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侠骨的意思、侠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侠骨的解释

英武刚强或见义勇为的性格与气质。 晋 张华 《博陵王宫侠曲》之二:“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柳如是 、 顾横波 ……两夫人恰礼贤爱士,侠骨稜嶒。”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侠骨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刚强不屈、见义勇为的品格与气概,常用来形容具有侠义精神之人的风骨。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词典释义

  1. 单字解构

    • 侠:《说文解字》释为“俜也”,段玉裁注“轻财者必轻死,故侠从夹,取挟持之力”,本义指凭借勇力扶助他人。
    • 骨:本指人体骨骼,引申为“刚直的气概”,如《晋书》中“骨鲠”喻正直品格。
  2. 复合词定义

    • 《汉语大词典》(第12卷,p. 132):

      “侠骨:英武刚强、见义勇为的性格或气概。”

      例证引清·袁枚《随园诗话》:“侠骨棱嶒傲九州。”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 1423):

      “侠骨:侠义之士的骨气,如‘侠骨柔情’。”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喻刚正不阿、舍己助人的精神品格”,溯源至唐·李贺《马诗》:“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二、文化意象与文学用例

  1. 侠义精神的象征

    古代文学中,“侠骨”常与“柔情”“丹心”并提,体现外刚内柔的侠者人格。如:

    • 元·张可久《寨儿令》:“侠骨麒麟种,丹心虎豹韬。”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侠骨幽情箫与剑,病容诗气瘦于梅。”
  2. 金庸武侠文学中的升华

    现代作品中,“侠骨”进一步融注家国情怀。如《射雕英雄传》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诠释侠骨的时代内核。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1993)ISBN 978-7-5432-0012-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ISBN 978-7-100-12450-8
    • 商务印书馆. 《辞源》(第三版,2015)ISBN 978-7-100-11424-0
  2. 学术文献

    • 汪涌豪《中国游侠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第四章论及侠骨的精神史演变。
    •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解析文学中侠骨意象的审美建构。

四、语义关联与当代使用

该词至今活跃于文艺评论与媒体语境,如“抗疫医护的侠骨担当”,体现传统精神的现代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

“侠骨”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英武刚强或见义勇为的性格与气质,强调勇敢、仗义助人的精神特质。例如《汉典》将其定义为“勇敢、仗义助人的气魄”,而《辞海》则从性格与气质角度补充释义。

二、文学引用与文化内涵

  1. 诗词中的运用
    晋代张华《博陵王宫侠曲》提到“死闻侠骨香”,唐代王维《少年行》中“纵死犹闻侠骨香”,均以“侠骨”象征不畏牺牲的豪迈气节。
  2. 人物形象关联
    清代袁枚评价柳如是、顾横波“侠骨稜嶒”,凸显女性豪侠的刚毅品格;《儒林外史》中杜慎卿自称“一身侠骨”,则体现对正义人格的追求。

三、延伸解读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儒林外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旨百岁千秋半景保捷播厥不羁之民采撷册印产后热朝朝暮暮澄霁承廕叱罗磁锋村措大单程宕宕敌惠敌怨地灵人杰多股供果光赫犷盛何范虹裳湖北迦楼罗具叙款矻溃盟谰躛历命理冤摘伏庐墓漫天掩地嫩鲜鲜捻着鼻子滂渤三累森聚石韦熟粪恕直死寂四隐蒐括淌白探手腾告田茀梯气话拓拔外江人澫澫伪客乌飞兔走武汉市详酌羡门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