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的农事。《资治通鉴·唐高宗仪凤二年》:“詔以 河 南、北旱,遣御史中丞 崔謐 等分道存问賑给。侍御史 寧陵 刘思立 上疏,以为:今麦秀蚕老,农事方殷……望且委州县账给,待秋务閒,出使褒贬。”
“秋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指秋季的农事,拼音为qiū wù。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历史文献用例
该词可见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仪凤二年》记载:“诏以河南、北旱……待秋务閒,出使褒贬。”此处“秋务閒”意为秋季农事结束后,官员再行巡视。
相关扩展
“秋务”是古代对秋季农业生产的概括性表述,体现了农耕文化对季节时序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等文献。
《秋务》可以理解为秋季的工作或秋天的任务。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农田耕作的重要时期,因此有很多农业活动需要在秋季进行,比如收割、种植、施肥等。这些工作和任务统称为《秋务》。
《秋务》的拆分部首为禾(he)和力(li),禾意味着与农田、庄稼有关,力则表示工作、劳动。根据汉字的基本笔划,它们的总笔画数为13画。
《秋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时候,人们按照季节的不同来区分各种不同的工作和任务,秋季也是有特定任务的时候。因此,《秋务》这个词应该是在古代逐渐形成和使用的。
《秋务》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相对简单,与简体字基本一致。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秋字的上部分是由禾和谷两个字构成,意味着秋季丰收的情景。而务字则由力和句两个字构成,表示着劳动和任务的意思。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秋季的工作和任务,即《秋务》。
1. 这个季节有很多秋务需要完成,我们要抓紧时间。
2. 农民们正忙着进行各种秋务,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
秋天、秋季、秋风、任务、工作、收割、播种等。
秋季工作、秋季任务、秋日劳动。
春务、夏务、冬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