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录的意思、笔录的详细解释
笔录的解释
[note;record] 记录下来的文字
详细解释
①用笔记录:您口述,由我给您笔录。②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笔录。
词语分解
- 笔的解释 笔 (筆) ǐ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写字、画画
- 录的解释 录 (録) ù 记载,抄写:记录。载录。抄录。录供。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录。目录。回忆录。 采取,任用:录取。收录。录用。甄录(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笔画数:; 部首:彐;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笔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术语,其核心指用文字记录的行为或结果。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法律实务中的定义,其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释义:用文字记录
- 指将口头语言、事件过程或观察所得等内容,用书面文字形式记载下来的行为本身。例如:“审讯过程需要全程笔录。”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也指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即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例如:“这份笔录详细记载了目击者的陈述。”
-
法律领域特指:司法或执法活动中的正式记录
- 在法律语境下,“笔录”具有特定的专业含义,主要指司法机关(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如询问、讯问、勘验、检查、听证等),依法制作的记载相关活动、陈述、证据等内容的正式书面记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
- 这类笔录通常具有法律效力,是重要的证据材料或法律文书。制作过程需遵循法定程序,如要求被询问人/讯问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
-
文书特征:原始性、客观性、程序性
- 笔录强调当场、即时、如实地记录,反映的是原始信息或事件发生的即时状态,具有原始记录的性质。
- 制作笔录要求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记录的内容,避免记录者的主观臆断或修饰。
- 其制作和使用往往伴随着特定的法律程序要求,程序的合法性直接影响笔录的效力。
“笔录”一词,在汉语中基础含义是“用文字记录”的行为或该行为产生的记录文本。在法律专业领域,它特指司法机关或执法机关在法定程序中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书面记录,强调其原始性、客观性和程序性,是法律活动中的重要文书和证据形式。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笔录”是一个多场景应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分为基础义项和法律专业义项,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础含义
-
动词用法
指用笔记录的行为。例如在学术或日常场景中,通过手写方式记载信息。经典用例可见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手自笔录”的描述。
-
名词用法
表示记录下来的文字内容。例如会议记录、访谈文字整理等,如“口供笔录”。
二、法律专业含义
在司法领域,笔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视听记录,主要用于记载诉讼活动、案件事实及相关证据。其特点包括:
- 形式规范:需包含时间、地点、参与人信息(如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内容问答记录等。
- 法律程序:完成记录后需经被询问人核对并签字确认,若存在误差可更正,确保内容真实有效。
- 分类多样:包括询问笔录、勘验笔录、庭审笔录等,不同机关(公安、法院、公证等)对应不同类型。
三、现代技术延伸
随着技术发展,笔录不再局限于文字记录,还需结合同步录音录像保障真实性。例如“五同步综合录制系统”将文字、音视频、时间等元素整合,增强证据效力。
以上内容综合了基础语义、法律程序要求及技术发展,覆盖了“笔录”的核心应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儒冠傍境襃忠笾笋摈僇长纶賝宝村僻错彩得手顶级督齐二伙缝絍讽旨俸粢汾脽服务行业耕货寡仇孤恩负义菰饭汉姬奤子合主浑沕计符快锐枯筇阑楯敛槥戾悖留意炉算子録图毛草纸暮夜闹吖吖塸堣破浪谦柔前瞻后顾巧同造化秦肆起儛鹊台群岛申重释俗説笑搠渰司勋缩地太上皇帝腾龙贤快衔枚闲挞浪细民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