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柔荑的意思、柔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柔荑的解释

[(of women’s hands) slender;white and tender;women’s hands] 植物初生的叶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手如柔荑。——《诗·卫风·硕人》

详细解释

(1).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朱熹 集传:“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局则 荆山 妙璞,发藻扬暉……平如砥礪,滑如柔荑。”

(2).泛指草木嫩芽。《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杂夭采於柔荑,乱嚶声於緜羽。” 张铣 注:“柔荑,初生木叶也。”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 清 金农 《题汪六处士兰竹》诗之一:“柔荑駢穗多纤态,不数 金陵 马四娘 。”

(3).喻指女子柔嫩的手。 唐 李咸用 《塘上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宋 姜夔 《月下笛》词:“春衣都是柔荑翦,尚沾惹,残茸半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渠知君是惜花御史,故敢露此柔荑。” 郭沫若 《瓶》诗之七:“你是生了病吗?你那丰满的柔荑怎么会病到了不能写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柔荑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古典词汇,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植物学本义

《汉语大词典》将“柔荑”定义为“柔软而白的茅草嫩芽”,特指初春萌发的茅草穗状花序。《中国植物志》记载,此类花序在植物学中称为“柔荑花序”,具有鳞状苞片包裹的特征,常见于杨柳科植物。

二、人体美学喻指

自《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的经典比喻,该词衍生出对手部的审美标准。汉代郑玄注疏《毛诗》时强调,此喻突显“指节纤长、肌肤细腻”的女性手部特征,成为古代文学中仕女形象的固定意象。

三、词源演变轨迹

《说文解字》析“荑”为“艸(草)部”,本义即新草初生。段玉裁注指出,前缀“柔”强化了“新生植物纤维的柔软质地”,这种构词法体现了汉语通过性状叠加创造复合词的特征。

四、跨学科延伸义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揭示,该词在农书《齐民要术》中特指可食用的野菜嫩芽,反映古代农耕文明对植物生长阶段的细致观察。现代植物分类学沿用“柔荑花序”术语,印证了传统词汇的科学转化。

网络扩展解释

“柔荑”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柔荑”原指植物初生的嫩芽,如茅草、柳树等的新芽,质地柔软洁白()。例如《诗经》中“柔荑”本义即为此类植物嫩芽。

2.比喻女子的手

在古代文学中,“柔荑”被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形容其细腻、柔软的美感()。如《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以植物嫩芽的柔白来比拟卫夫人庄姜的手部之美。

3.读音与出处

4.扩展含义

在植物学中,“柔荑花序”借用了该词,指花轴细软、单性穗状的花序(如柳絮),但此用法与文学比喻无直接关联()。

5.现代使用

如今“柔荑”多用于文学或古风创作中,延续其古典意象,例如“纤纤柔荑”形容女子手部柔美()。


“柔荑”以植物嫩芽为喻体,既承载了自然意象,又成为传统文化中女性美的象征符号。如需进一步了解《诗经》原文或植物学定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谤诽尘封吃剑头眵目糊宠贵丑问出守从从呆若木鸡大脑殻的保点补废堕盖壤赓载钩缘子归去黄茄建弼计教齎粮藉寇酒盘开腿吭唧雷门鹤凉篷连台料力龙钏论言罗伞目断鳞鸿目眩心花鸟道羊肠逆入平出弄眉挤眼女好辟土破烂不堪青奏气死风人胞入閤晒裂扇仙纱帐折难慎愿手相叔祖母缩鬯贪财谈説投金濑土化外层嵬崖卧甲物腐虫生袭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