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让的意思、切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让的解释

严厉责备。《汉书·霍光传》:“ 光 闻之,切让 王莽 。”《后汉书·陈忠传》:“近以地震策免司空 陈襃 ,今者灾异,復欲切让三公。”《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二年》:“ 金州 刺史 滕王 元婴 骄奢纵逸……上赐书切让之。”《明史·胡宗宪传》:“帝怒,尽夺诸将 大猷 等职,切让 宗宪 ,令剋期平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切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切”和“让”两个语素复合而成,主要表示一种恳切、真诚的谦让态度或行为。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谦逊退让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而非表面的客套。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汇构成与基本含义:

    • 切: 本义指用刀分割,引申为贴近、符合(如“切合”)、恳切、深切(如“切盼”、“恳切”)。在“切让”中,“切”取其恳切、真诚的含义。
    • 让: 本义指责备,后主要表示谦让、退让、礼让(如“谦让”、“礼让”)。
    • 合义: “切让”即真诚恳切的谦让。它描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态度真挚的谦逊与退让行为,强调这种谦让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真诚品德的体现。
  2. 具体释义与应用场景:

    • 指在人际交往、利益分配或荣誉面前,出于真诚的谦逊品德,主动将好处、便利或荣誉让给他人。
    • 常用于描述品德高尚之人的行为,特别是在涉及名利、地位、功劳时表现出的不争不抢、主动退让的美德。
    • 强调这种谦让行为的内在动机是真诚的(“切”),而非外在的、形式化的礼仪要求。
    • 示例: 在功劳面前,他表现出真诚的切让,将功劳归于团队而非个人。
  3. 使用特点与近义词辨析:

    • 文言色彩: “切让”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具有较浓的文言色彩,更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对古典人物品行的描述中。
    • 近义词: 谦让、礼让、退让、揖让。
    • 辨析:
      • 谦让: 最常用,泛指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范围比“切让”广。
      • 礼让: 强调出于礼节、礼貌而谦让。
      • 退让: 可以指让步,但不一定强调“真诚”的情感色彩。
      • 切让: 特指真诚恳切的谦让,强调内在情感的真实性,是“谦让”的一种更高层次或更真挚的表现形式。

权威参考来源:

“切让”意指真诚恳切的谦让,强调谦逊退让的态度发自内心,真挚而不虚伪。它是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古人在名利面前表现出的高尚品德。其权威释义主要来源于《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等大型权威辞书,并在古代史籍中有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切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ē ràng,其核心含义为严厉责备,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解释

“切让”指以严厉的态度进行责备或批评,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指责。例如《汉书·霍光传》中记载:“光闻之,切让王莽”,即霍光听闻某事后严厉责备王莽。


二、词义分析

  1. “切”的含义
    此处“切”取“深切、严厉”之意,而非字面意义的“切割”。例如《明史·胡宗宪传》提到“切让宗宪”,即皇帝严厉斥责胡宗宪。

  2. “让”的含义
    “让”在此处并非“退让”,而是引申为“责备”。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较为特殊,需结合语境理解。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区分

部分词典(如)提到“切让”意为“主动退让”,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与“谦让”“礼让”等词混淆,建议以“严厉责备”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鳌署阿罔冰蛆敞篷车常篇城邦逞奇叱奴出污泥而不染青莲娇祠馆悴荒丹道忉利天宫颠冥吊赙犯鳞風骨构思股份罛师鼓胀胀悍虐豪心胡博词忽漫节分激活寄笺寄豭之猪净尽久别急景流年孔任口音老身沦浃马墨茂密媚道美配闹手逆销琵琶湖琵琶亭亲授塞尚生机勃勃折要步疏凿肆纵铁板铜絃统内头会拖汉精魏两嗡嗡营营卧护五臣详案携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