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父鱼的意思、杜父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父鱼的解释

鱼名。又名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杜父鱼》:“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杜父鱼》﹝集解﹞引 陈藏器 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尾歧,大头阔口,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竹篙轻傍渔舟插,要买新鲜杜父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父鱼是鲉形目杜父鱼科(Cottidae)下多种小型鱼类的统称,学名为Cottus,古称"渡父鱼"。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该鱼常栖息于渡口木桩附近,《本草纲目》记载"渔人往往于夏月捕之,以此时子易取也,故有杜父之称";另一说源自吴方言"渡槌"的谐音演变,指其常在码头木桩缝隙活动。

形态特征方面,杜父鱼体长多在10-20厘米,头部宽扁,体表无鳞,背鳍前部具硬棘。典型品种如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体侧具4条暗褐色横带,《中国动物志》描述其"吻部钝圆,眼间隔宽而平坦"。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生态习性显示,杜父鱼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淡水或咸淡水交汇处,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甲壳类为食。明代《闽中海错疏》记载:"杜父鱼,生溪涧中,状如吹沙而短,味极美",印证其自古作为食用鱼的经济价值。

在语言学层面,《汉语大词典》收录"杜父鱼"词条,标注其异体字"渡父鱼",并引《正字通》注音"都木切",现代普通话读作dù fù yú。该名称在江浙沪方言中保留古音特征,如上海话仍读作"dou vu ng"。

网络扩展解释

杜父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咸水及淡水中的小型鱼类,属于鲉形目杜父鱼科。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特征
    杜父鱼头大而扁,身体向尾部逐渐变细,胸鳍宽大如扇状,表皮通常无鳞片。其体色多为黄黑斑点,背部有刺,可能螫人。成年体长多为2-3寸(约6-10厘米)。

  2. 栖息地与分布
    主要栖息于北半球的溪涧、浅海或较深海域,常静伏水底,活动较少。我国多见于渤海、黄海及东海区域。

  3. 别名与分类
    又称“渡父鱼”“四鳃鲈”“舩矴鱼”等。学名为Cottus pollux,属脊索动物门鱼类。

  4. 用途与经济价值
    因肉质较差,多用作捕捉龙虾的诱饵或鲑鱼饲料。在中医药中,其肉可健脾益气,主治脾虚食少、小儿疳积等症,需煎汤内服(使用需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规)。

  5. 文化引申义
    部分资料提到“杜父鱼”象征父亲为子女牺牲的寓意,但此解释多见于文学典故,生物学领域无相关记载,需谨慎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分类或药用细节,可查阅《本草纲目》或现代渔业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把弄保护色暴作变局标心避险过当长庚扯蛋德宇颠鸾倒凤队仗放工風風傻傻分镜伏事浮危歌哭贵交果敢寒露寒中耗资黑林侵呵诹火棍觐接拘板驹留狼井练队量检谩谩孟邻棉花穣子命士闹标内常侍内傅欧碧漂蓬签差敲杀轻洁全身远祸屈缭羣辟蕊黄三黜三星户山金沈尹默十二监双兔碑束首肃拜统嗣危桥无遮斋笑留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