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切剥的意思、切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切剥的解释

形容心情极端痛苦。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赵忠毅公择言》:“予谓 罗公 贤者,以其父之构陷 武穆 ,而又近於其庙,愧恨不敢入,五内切剥久矣。一旦瞻其遗像,大命遂倾。惜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切剥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动词词组,在古汉语语境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基本词义解析 "切"指用刀分割物体,"剥"意为削除外层,组合后表示通过切割剥离物体的表层或内部结构。《汉语大词典》载其本义为"以刃剖物",如《齐民要术》记载的"切剥牛羊"工序。

二、引证释义扩展 在文学语境中衍生为"剖析事理",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切剥其义,始见真谛"的注解。《辞源》收录其引申义指"言辞犀利地批判",如韩愈《进学解》"切剥时弊"的用法。

三、语法特征与搭配 作谓语时多接具体名词(如竹简、兽皮),作状语时可修饰抽象动词(如分析、批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其在唐宋文献中常与"剖析""辩驳"构成并列词组。

四、近义词辨析 与"剖析"侧重分析过程不同,"切剥"强调剖分动作的力度;较"剥离"增加批判性语义,《说文解字段注》特别强调其"含析理之峻急"的特征。

五、古籍应用实例 《周礼·考工记》记载制甲工艺"切剥犀革以为甲",此处指加工皮革的物理过程;而《朱子语类》"切剥人欲"则是理学概念的隐喻用法,体现语义发展的层次性。

网络扩展解释

“切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读音为qiē bāo,其核心含义为形容心情极端痛苦。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切”和“剥”两个动词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割裂、剥离”,但实际多用于比喻内心极度的痛苦或煎熬。例如汉代王逸在《九思·悯上》中写道:“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此处“肝切剥”即形容肝肠寸断般的悲痛。

  2. 使用场景
    多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表达深重的精神折磨或愤懑。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记载某人因愧疚而“五内切剥”,最终身心崩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研究古文或特定语境。

  3. 注意区分
    需避免与“剥削(bō xuē)”混淆,两者读音、含义均不同。部分网页提到“切剥”可指物理剥离(如选种、切割工艺),但此用法在现代更倾向于拆分理解,而非固定词汇。

“切剥”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低,主要形容内心痛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文学色彩。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协侧枝巢菜朝出夕改抄送垂首丧气道达大宛凋窭额名犯证风艳棼集高问轨行姑胥号令如山和朴江汀较若画一景焕寖广绝圣弃智拒后距衰良才栗里灵旂流生露掌明盛宁吉女儿痨佩青潜翳桥路悄悄秦篆穷鱼求降秋颜奇渥温人情之常日异月殊上端少是末沈漠申言施威霜涉丝来线去啴唌天高皇帝远踢登退堂兔窟忘漂麦畏戒无拳无勇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