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协的意思、不协的详细解释
不协的解释
不一致;不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南史·何尚之传》:“ 义真 与司徒 徐羡之 、尚书令 傅亮 等不协。”《清史稿·允禔传》:“上以 允禔 听谗,与 福全 不协,私自陈奏,虑在军中僨事,召还京师。”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 协的解释 协 (協) é 共同合作,和洽:协商。协定。协和。协调(俹 )。协议。 帮助,辅助:协助。协同。协理。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不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不一致、不和”,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事物间的矛盾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不协”指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和谐,或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和睦。例如《南史》中记载的“义真与司徒徐羡之不协”,即指两人关系不合。
二、古籍例证
- 《左传·成公十二年》
记载“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强调通过消除矛盾来维护秩序。
- 《资治通鉴》
提到“二子不协”,描述兄弟间的不和。
- 《清史稿》
用“允禔与福全不协”说明皇室成员间的矛盾。
三、反义与关联
“协”本义为“共同合作、和谐”(如《说文解字》中“众之同和也”),因此“不协”是其反义词,强调对立或缺乏配合。
四、应用场景
- 人际关系:多用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君臣、亲属或同僚间的矛盾。
- 抽象概念:可引申为规则、音律等事物的不协调(如《汉书》提及“阴阳不调”)。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籍或书面语。如需具体语境分析,可结合历史文献进一步探讨。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协这个词的意思
不协(bù xié)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不一致、不相符或不合作。它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事物之间没有共同点,或者指两个人或团体之间缺乏合作或协调。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不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左边的部首是“一”(yī),右边的部首是“十”(shí)。整个词的笔画数为5,分别是一画(一)和四画(十)。
来源和繁体
《不协》是现代汉语词汇,其来源是普通话。在繁体字中,不协的写法保持一致,没有特别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不协这个词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演变和变迁,古代写法可能与现在的写法不完全一致。然而,根据我的知识和查询结果,关于不协的古代写法,我并没有找到确切的信息。
例句
1. 他们之间的观点不协,一直无法取得共识。
2. 他们的工作没有得到良好的协调,结果成果不协。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协调、协作、协议、协同等。
近义词:不一致、不符、不和、不合作等。
反义词:协调、合作、和谐、一致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