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宛的意思、大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宛的解释

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古代西域国名

指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大宛国(Dàyuān),位于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该国以盛产良马闻名,尤以“汗血宝马”(又称“天马”)著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为获取大宛马,曾派李广利发动两次远征(史称“大宛之役”)。其都城为贵山城(今苦盏或卡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地理关联概念

  1. 地域指代:

    古代文献中常以“大宛”泛指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区域。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称其为“怛捍国”,并描述其气候宜人、农牧业兴盛的特点。

    来源:《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

  2. 现代对应: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及塔吉克斯坦西北部地区,仍保留与大宛相关的历史地名和文化遗存,如苦盏(Khojand)被视为大宛都城旧址。

    来源:《中亚文明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三、语言文化引申

  1. 词源与音译:

    “大宛”为音译词,源自古代波斯语或粟特语对费尔干纳的称呼(Parγāna),后通过张骞凿空西域传入汉语。

    来源:《西域地名考录》(中华书局)。

  2. 文学意象:

    因汗血宝马的传说,“大宛”在诗词中成为良马代称。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云:“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借大宛马喻指英才。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

核心意义

大宛作为汉语专名,核心指汉代西域古国及其所在的中亚费尔干纳地区,因张骞出使、天马传说和丝路贸易而载入史册,兼具历史、地理及文化意象三重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大宛(dà yuān)是古代中亚的重要国家,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大宛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其名可能源自希腊殖民时期的“大爱奥尼亚”(即希腊人后裔聚居地)。

二、历史沿革

  1. 与汉朝交往
    张骞于公元前129年首次出使西域时抵达大宛,开启汉宛交流。汉武帝因求购汗血宝马未果,派李广利两次西征,最终于公元前104年攻克大宛都城,使其臣服汉朝。
  2. 后续发展
    魏晋时期仍存,唐代称“宁远国”,明清时为浩罕汗国。

三、社会经济

四、文化特征

五、地理与交通

地处锡尔河流域,东接帕米尔高原,西北邻康居,西南接大月氏,为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注:“宛”在此词中读“yuān”,源自西域语言音译,非汉语本义。

别人正在浏览...

唱明畅怿扯气鸱目虎吻丛泊镫仗迭联抵假独异而外讹语泛淫泛秩凤车奉问干父之蛊隔笔简弓箭步供馈顾国规贤矩圣合蝉鬟脚讙譊晦气慁慁捡勘皭然角袜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杰智景明棘署獧巧峻谷剧评铐镣空落落老瞒论诤洛桑峍兀虑远棉被谬言木炭画迁贬秋方杀价设口十进对数俗阃调和徒居踠跌闲厩险刻崄阻狭义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