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湟水的意思、湟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湟水的解释

黄河上游支流。源于青海包呼图山,在甘肃境内入黄河。长374千米。其谷地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中国内地进入西藏的重要通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湟水(Huáng Shuǐ)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甘肃两省,最终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注入黄河。其名称中的“湟”字,古义指低洼积水之地,引申为河谷地带的水流,与该河穿行于峡谷与盆地间的自然特征高度契合。

一、词义解析与地理特征

  1. 词源释义

    “湟”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水出金城临羌塞外”,本义指向西北边塞之水。《汉书·地理志》记载:“湟水出金城临羌县西北塞外”,印证其作为地理专名的历史渊源。该河因流经古湟中地(今青海湟水流域),故以“湟”为名,凸显地域关联性。

  2. 水文特性

    湟水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其干流穿行于祁连山与拉脊山之间的峡谷盆地,形成串珠状河谷地貌,滋养了青海东部农业核心区,素有“青海母亲河”之称。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丝路通道与军事要冲

    湟水谷地自古为中原通往青藏高原与西域的交通枢纽,汉唐时期是“羌中道”与“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段落。《后汉书·西羌传》多次提及湟水流域的军事布防,见证汉羌对峙的历史。

  2. 地名衍生与文明载体

    流域内“湟源”“湟中”等地名均源于湟水。考古发现显示,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史前文明沿河分布,印证其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文明走廊的地位。

三、现代价值与生态意义

湟水流域集中青海省60%以上人口,支撑西宁、海东等城市群的工农业用水需求。近年来实施《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推动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权威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释“湟”为边塞水名。
  2. 《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下,记载湟水源流。
  3. 《水经注·河水》(北魏·郦道元)详述湟水水文特征。
  4. 《中国河湖大典·西北诸河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载流域数据。
  5. 《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述及湟水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具有重要的地理和农业意义,其核心信息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信息

  1. 发源地与流经区域
    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包呼图山(或称肯特达坂山的洪呼日尼哈),干流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约32,863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省占88.4%)。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湟源县、西宁市、乐都县、民和县等地,最终在甘肃省永靖县与兰州市西固区交界处注入黄河。

  2. 水系特征
    湟水上游呈扇状水系,下游为羽状或树枝状水系,主要支流包括北川河、大通河(最大支流)等,干流两侧支流分布不对称,左侧支流水量更大。

二、地理特征

  1. 地质构造影响
    湟水流域位于祁连山褶皱带,地质运动形成了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湟水沿此纵谷发育,流向受构造控制,呈西北-东南向。

  2. 地形与农业
    湟水谷地因河流冲积形成,海拔较低、热量充足,加上冰川融水和季风降水,成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盛产小麦、青稞等作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粮仓”。

三、流域重要性

  1. 交通与战略地位
    湟水谷地是历史上中原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至今仍是青海东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2. 生态与文化
    流域内包含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兼具高原与河谷生态特点,同时承载了汉、藏、回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注:如需更完整的地理数据(如流量、水文特征等),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半蟾卑室悲田院犇萃不欺闇室布政使草土臣除贫凑韵打底稿妒花女分兵封家姨粉藻根荄蛊冶寒匏鸿议滑鬼焕缛涣衍嘂号徼守精悍涓注开景拉持老祖太爷骊岫马栈之祸门下坊魔驼畮陇葩蘤迁黜抢攻巧捷万端麒麟冢岂奈请实琼尺栖鵀日影商李山菌子勺口儿审议市伯释绖石华娥绿施舍石髓羹实物地租体埶豚蹄穰田驮骑五经家香署霞绡雾縠下一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