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旧的意思、侨旧的详细解释
侨旧的解释
东晋 南朝 时,北方徙居 江 南的侨人与当地人合称侨旧。《晋书·桓宣传》:“ 宣 久在 襄阳 ,绥抚侨旧,甚有称绩。”《宋书·刘康祖传》:“ 东海 人 徐道期 流寓 广州 ,无士行,为侨旧所陵侮。”
词语分解
- 侨的解释 侨 (僑) á 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国:侨居。侨胞。侨民。 寄居在外国的人:华侨。外侨。侨眷。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旧的解释 旧 (舊) ù 过时的,与“新”相对:旧式。旧俗。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旧衣服。旧书。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旧居。旧友。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旧(指老朋友)。念旧(怀念旧日情谊)。
专业解析
“侨旧”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背景解析
“侨旧”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从中原地区迁徙至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定居的北方世家大族及其后裔。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拆分与历史语境两方面理解:
-
字义解析
- 侨:本义为“寄居、客居”。《说文解字》释“侨”为“高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寄也,客也”。在“侨旧”一词中,“侨”特指因避乱而侨居他乡。
- 旧:此处指“旧族”、“故家”,即原有的世家大族。特指那些在北方(中原)拥有悠久历史、显赫地位和深厚文化根基的士族门阀。
- 合义:因此,“侨旧”即指因迁徙而侨居南方的北方旧有世家大族。它强调了两点:一是其身份为“旧”有的北方高门;二是其现状为“侨”居南方的状态。
-
历史背景与特定含义
- 永嘉之乱与衣冠南渡:西晋末年(永嘉年间,307-313年),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入侵,爆发“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大量北方汉人,尤其是以王、谢、袁、萧等为代表的高级士族(旧族),为躲避战乱,纷纷举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 侨置州郡与身份标识:东晋及南朝政权为了安置这些南迁的北方大族,并维系其原有的郡望门第(这是其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的基础),在南方设置了大量与北方原籍地同名的州、郡、县,称为“侨州”、“侨郡”、“侨县”。这些南迁的北方大族及其后代,就被称为“侨人”或“侨旧”。
- 与“吴姓”的区别:“侨旧”特指从北方迁来的士族。与之相对的是南方本地原有的世家大族,被称为“吴姓”(或“江南土著”)。侨旧与吴姓之间在政治、社会地位上存在竞争与合作,共同构成了南朝士族社会的主体。
-
文献例证与用法
- 该词主要见于记载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史籍中。
- 例如《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中提到朝廷政策:“昔岁侨旧,多不缉宁。”意指往年对侨居的北方旧族安抚不够。
- 《南史·卷八十·贼臣传·侯景传》记载侯景请求与王、谢大族通婚,梁武帝回答:“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这反映了侨旧(如王、谢)门第之高,连皇帝都认为侯景不配与之联姻。
-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亦有“侨旧”一词的使用。
“侨旧”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指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因永嘉之乱等战乱从中原地区迁徙并侨居在南方的北方原有的世家大族及其子孙后代。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特殊的人口迁徙现象(衣冠南渡)、政权安置政策(侨置州郡)以及门阀士族社会的特点(侨旧与吴姓的区分)。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释义权威,但无在线公开链接)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对历史词汇考源精详)
-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经典学术著作,深入分析侨旧士族在东晋政治中的作用)
- 《宋书》、《南史》等正史记载。 (原始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侨旧”是东晋南朝时期的历史术语,指北方南迁的侨民与江南本地居民的合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该词由“侨”(侨居南方的北方移民)和“旧”(江南原住民)组合而成,反映当时南北人口融合的社会结构。
-
历史背景
西晋灭亡后,北方士族为躲避战乱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形成“侨人”群体,与江南本土居民共同构成“侨旧”这一特殊社会分类。
-
文献例证
- 《晋书·桓宣传》记载桓宣在襄阳“绥抚侨旧”,体现官府对两类群体的治理。
- 《宋书·刘康祖传》提到北方移民徐道期在广州被“侨旧所陵侮”,反映双方矛盾。
-
社会意义
这一概念揭示了东晋南朝时期人口流动引发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南北文化、经济融合过程中的复杂关系。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多部史书记载,但需注意相关网页(1-6)均为低权威性来源,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晋书》《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氐半死半生誖乱本山逼酒屏气吞声兵尉逋客藏锋敛锷唱演超超赤盏春秀大暮稻花负极甘棠之惠贵孽故阴环靶翽翽缋人讲画见货蛟宫距险孔怀口口声声连云栈六姻荔枝奴路规没寿墨癖平心易气蒲璧普通仆子嵌根启齿起起欠欠甚的生意口驶浪势利鬼耸肩曲背特敕龆龀跳门限调弦理万民体干投笔颓然逶夷文轨沃焦相憎鲜艳夺目削笔蟂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