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色的虹。用以形容长条的彩帛。 唐 李峤 《旌》诗:“拥麾分彩雉,持节曳丹虹。”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宝釵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2).喻飞架的桥梁。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丹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丹”指朱红色,《说文解字》释为“巴越之赤石也”,引申为鲜艳的红色(来源:《说文解字》卷五)。《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丹虹”即“赤色的虹”,特指日光折射形成的红色光带(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册第718页)。
二、引申比喻义
古代文献中常以“丹虹”喻指两类具象事物:
三、文学意象
该词自唐代起成为诗歌常用意象,李峤《桥》诗云“丹虹拖斗阁”,既实指桥身朱漆彩绘,又暗含连接天地的象征意义。明代《徐霞客游记》用“丹虹饮涧”形容瀑布在日照下形成的彩色水雾(来源:《全唐诗》卷五十九;《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
四、权威例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条,强调其兼具自然现象描述与人文景观比喻的双重属性。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御制诗》手稿中,可见“丹虹贯紫霄”的诗句,印证该词在官方文献中的规范使用(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58页;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编号:诗00017843)。
“丹虹”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及用法:
指赤色的虹
本义为自然界中呈现红色的彩虹,常用来形容色彩鲜艳的长条状彩帛。例如唐代李峤《旌》诗中“持节曳丹虹”,即用丹虹比喻仪仗中的彩帛旗帜。
喻指飞架的桥梁
引申为横跨山谷或江河的桥梁,取其形似彩虹的意象。如唐代羊滔《游烂柯山》中“亙壑躡丹虹”,即以丹虹喻桥梁的壮丽形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原文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全唐诗》等古籍文献。
骯脏白布白马寺拨墨博闻彊识不实之词逞娇鬭媚储説从军行怠敖地入堆焊蠹蝎废气感人肺腑高翼戈铠拱树黑旗军画艺骄将悍卒揭老底禁筦旧雨新知屦舄疽疣靠子赖横连漉灵瓜鲈豸蒙学磨扇坠着手挠正念经普通话乾谢旗鼓相望青琅编罄宇屈打成招润家钱山河神旌首种私益覃覃探卒逃爵掏摝天赐之福铁君听察推尽望礼猥奥汙坏武巾献善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