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令的意思、布令的详细解释
布令的解释
颁布政令;发布命令。《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墨子·尚同下》:“发宪布令其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正月之吉》:“ 周 礼布令观象,皆於正月朔日及每月朔日。行事有一定之月日,故百官易於奉行,庶民易於取法。” 郭沫若 《暴虎辞》:“ 汉 主一世雄,布令挥长弓;命女投狐兔,命士投麋熊。”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专业解析
"布令"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
颁布命令;发布政令
- 释义:指政府、君主或权威机构正式宣布、下达命令、法令或政策,使其生效并让民众知晓和遵守。
- 词性:动词性短语。
- 构成分析:
- 布:本义为铺开、陈列,引申为宣告、公布、传播。
- 令:命令、法令、指示。
- 用法:通常用于正式、庄重的语境,描述国家或高层机构的行政或立法行为。
- 示例:
- “王者布令,必本於天。” (意指君主颁布法令,必须以天道为根本。)
- “政府布令,要求加强环境保护。”
- 来源参考:该释义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例如,《汉语大词典》对“布”的释义中包含“宣告;公布”义项,并举“布令”为例;对“令”的释义包含“命令;法令”义项。
-
所颁布的命令或法令(较少用)
- 释义:指被颁布出来的具体命令或法令本身。
- 词性:名词。
- 用法:这种用法相对较少见,更常见的名词形式是“法令”、“政令”、“命令”。
- 示例:
- “谨遵朝廷布令。” (意指严格遵守朝廷颁布的法令。)
- 来源参考:此义项是动词性“布令”动作的结果,在古汉语文献中可见其名词性用法,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在《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对相关字词的释义中可以体现。
“布令”的核心含义是颁布命令或法令,强调权威机构将指令公开宣布并使其生效的过程。它主要用作动词性短语,偶尔也可指代被颁布的命令本身(名词)。该词具有正式、庄重的语体色彩,常用于描述国家治理、政策发布等场景。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汉语工具书中的相关词条释义及例证综合整理。
网络扩展解释
“布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颁布政令或发布命令,在不同语境下有具体延伸。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义拆分
- 布:本义为纺织品,引申为宣告、散布(如“发布”“布告”)。
- 令:指命令、指示,或表示美好(如“令名”)、时节(如“冬令”)。
组合后,“布令”强调以公开形式传达指令或政策。
-
词性及用法
作为动词短语,多用于官方或权威主体,如政府、机构等。
二、古代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布令”常用于描述君主或官员颁布政令的行为,例如:
- 《国语·周语上》提到“布令陈辞”,指周天子通过政令和言辞治理国家。
- 《墨子·尚同下》记载“发宪布令其家”,体现法令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
- 清代夏炘在《学礼管释》中分析周代“布令观象”的仪式化特征。
三、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下,“布令”可泛指权威机构发布命令,例如:
- 政府发布行政法规(如“布令实施新政策”)。
- 军事或组织管理中下达指令(如《吴子·励士》中“发号布令而人乐闻”的指挥策略)。
四、相关成语
“发号布令”是衍生成语,意为通过命令进行指挥(如战国吴起所述“兴师动众而人乐战”)。
若需更权威的语义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政令研究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京抱石背筐偪束不名一钱醇酎冻凌东繇断线督工二话不说尔其方驾官僚资本归来汗流洽衣黑吊搭何已耩子谏争如流角膜炎晈然劫初铃谨素棘署蠲削骏马换小妾浪闻劳形苦心銮辂麦陇门对妙艺莫不然排当片言只字评话品令扦担前件穹显砌水驱煽揉藉洒然上农夫事例暑气思力酥松淌口水桃李遍天下铜壶滴漏橐载土堰外亲内疏相因叶契稀糊烂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