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顷贤郎至,辱华翰奬借,烂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汗流洽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àn liú qià yī,具体解析如下:
指汗出极多,湿透衣服,主要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惶恐、羞愧或紧张时的状态。与单纯描述出汗的"汗流浃背"不同,此成语更强调心理层面的窘迫感。
最早见于明代张居正的《答宗伯董浔阳》:
"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意为:读到您的来信,让我羞愧惶恐到汗水湿透衣衫。此处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他人赞誉的惶恐不安。
成语 | 侧重点 | 典型场景 |
---|---|---|
汗流洽衣 | 心理羞愧或惶恐 | 面对批评或过度赞誉时 |
汗流浃背 | 生理劳累或炎热 | 体力劳动或高温环境 |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适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下的修辞。日常交流中可用"无地自容""面红耳赤"等替代。
《汗流洽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同一屋檐下一同工作,汗水交流湿透了衣服。形容共同努力工作,互相协作,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成语《汗流洽衣》的部首拆分是氵(水部首)和衣(衣服的意思)。拼音为hàn, liú, qià, yī。
《汗流洽衣》的总笔画数为18画。
《汗流洽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元年》:“汗之如雨下,流俨衣。”后来形成了现在的成语,用来形容工作上的同仁互相辛勤努力,互相支持的场景。
《汗流洽衣》的繁体字为「汗流洽衣」。
古时候写《汗流洽衣》这个成语的方式与现在基本相同,字形也基本一致。
1. 他们之间合作得很好,总是能够做到汗流洽衣。
2. 这个团队的成员互相配合,工作效率很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汗流洽衣地完成任务。
流汗、洽谈、衣着、汗水、衣衫、湿透
心手相应、融洽一体、合作无间
水火不容、各自为政、独来独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