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吏的意思、部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吏的解釋

(1).古時城中小吏,約相當于裡正。

(2).古代各郡的屬吏。泛指地方官。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變復之家,謂蟲食穀者,部吏所緻也。”《後漢書·陳忠傳》:“自今彊盜為上官若它郡縣所糺覺,一發,部吏皆正6*法。” 李賢 注:“部吏,謂督郵、遊徼也。” 宋 蘇轼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我慙山郡空流連,牙兵部吏笑我寒。”

(3).中央各部的辦事小吏。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乃飭部吏特約寺中得力之書役來見,善言曉諭,以安其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部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部吏”是古代官職體系中的多層級職務稱謂,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地方基層小吏
指城中的基層管理人員,職責類似“裡正”(古代基層戶籍管理者)。例如《後漢書》提到“部吏皆正法”,此處指負責地方治安的督郵、遊徼等小官。

二、郡縣屬吏
泛指地方行政體系中的普通官吏。漢代王充《論衡·商蟲》記載“部吏所緻也”,将自然災害歸咎于地方官員失職,這裡的“部吏”即指郡縣屬吏。

三、中央部門吏員
特指中央六部中的低級辦事人員。清末陳夔龍《夢蕉亭雜記》記載“乃飭部吏特約寺中得力之書役來見”,此處的“部吏”即中央機構中的文書小吏。


詞源補充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隨着官制演變,其指代範圍從基層擴展到中央。現代作為成語使用時,可引申代指公務員職位,但此屬現代語義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部吏(bù lì)一詞意指地方政府機關中的官員。現分析該詞的部首和筆畫,了解其來源、繁體形式、古時漢字書寫方式,并提供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吏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部(bù)是指政府機關的部門或部署,是一個常用詞。吏(lì)則指官員或公職人員,也是常見的一個詞。合在一起,部吏形容官職的人員。 按照部首和筆畫來看,部的部首是阝(邑的略寫),表示與城市、行政區域有關;其筆畫數為4。吏的部首是口,表示與口相關的事物;其筆畫數為5。 部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政府中有各種官職,而部吏即指地方政府中的這些官員。 在繁體漢字中,部吏的寫法與簡體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部吏這個詞的基本形态保持不變。古時候的部吏寫作“部吏”,部字的巴騰是用“廾”替代“阝”,吏字的右邊的部分是稍微有變化的。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部吏這個詞,用以描述官員的角色和責任。例如:“他是地方政府的一名部吏,負責監督行政工作。”或者“這位部吏沉着冷靜地處理了突發事件”。 關于組詞,可以有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部門(bù mén)指政府機構中的一個分支或單位;部長(bù zhǎng)指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吏部(lì bù)是古代中國官制中的一個部門,負責官員的選拔和管理等。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官員、官吏(guān lì)等詞彙來替代部吏。 而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民衆、百姓等詞彙來與部吏進行對比。 總之,部吏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描述官職人員,具有較為明确的含義。整體而言,部吏是中國古代政府工作組織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仍然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