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吏的意思、部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吏的解釋

(1).古時城中小吏,約相當于裡正。

(2).古代各郡的屬吏。泛指地方官。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變復之家,謂蟲食穀者,部吏所緻也。”《後漢書·陳忠傳》:“自今彊盜為上官若它郡縣所糺覺,一發,部吏皆正6*法。” 李賢 注:“部吏,謂督郵、遊徼也。” 宋 蘇轼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我慙山郡空流連,牙兵部吏笑我寒。”

(3).中央各部的辦事小吏。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乃飭部吏特約寺中得力之書役來見,善言曉諭,以安其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部吏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部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在古代文獻中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地方官府中屬吏的通稱。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 “部”:在此指地方行政單位或官署部門。古代常将地方劃分為若幹“部”進行管理。
    • “吏”:指官府中辦理具體事務的胥吏、差役等低級辦事人員。
    • “部吏”:合指在地方官府(州、郡、縣等)或中央各部下屬機構中擔任具體事務的低級官吏、差役。他們是官府行政運作的基礎執行者,負責文書傳遞、賦稅征收、治安巡查、傳令等具體事務。
  2. 地位與職責:

    • 部吏通常不屬于有品級的正式官員(“官”),而是屬于胥吏階層。
    • 他們的職責主要是執行上級官員(如縣令、郡守)的命令,處理日常行政雜務。
    • 在層級上,他們直接受命于地方長官或其直屬官員。
  3. 文獻例證:

    • 該詞在史書、政書中常見,用以指代地方官府中的具體辦事人員。
    • 例如,《漢書》等史籍中常有“部吏”如何執行公務或出現問題的記載。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對“部吏”的釋義明确為“古代地方官府中的胥吏”。這是目前規模最大、最權威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官方線上版本鍊接不易公開穩定獲取,但該詞典為學界公認權威)。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是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史百科條目的權威工具書,其對“部吏”的解釋亦指向地方官府屬吏。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第三版)。
  3. 古代史籍與政書:如《漢書》、《後漢書》、《唐六典》等曆史文獻中,“部吏”一詞頻繁出現,指代具體執行地方政務的低級吏員。來源:曆代正史及典章制度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部吏”是古代官職體系中的多層級職務稱謂,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地方基層小吏
指城中的基層管理人員,職責類似“裡正”(古代基層戶籍管理者)。例如《後漢書》提到“部吏皆正法”,此處指負責地方治安的督郵、遊徼等小官。

二、郡縣屬吏
泛指地方行政體系中的普通官吏。漢代王充《論衡·商蟲》記載“部吏所緻也”,将自然災害歸咎于地方官員失職,這裡的“部吏”即指郡縣屬吏。

三、中央部門吏員
特指中央六部中的低級辦事人員。清末陳夔龍《夢蕉亭雜記》記載“乃飭部吏特約寺中得力之書役來見”,此處的“部吏”即中央機構中的文書小吏。


詞源補充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隨着官制演變,其指代範圍從基層擴展到中央。現代作為成語使用時,可引申代指公務員職位,但此屬現代語義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庳陋菜圃冊正長遞麤袍粝食丹跸亶甫盜匪疊雙洞察秋毫繁廣繁澤浮年福廕拂郁各白咯咯貫匈絓組果的回決假如繼述寄菆狷暴俊補诳賺靈溪流言飛語流轉麥糟卯不對榫毛茸茸蒙袂摸門不着末篇恁約飄藩墜溷披發左袵破相千慮一失阡巷箧衍缺絶上街沙壤神藉時變是守實官實驗絲忽撕擄松瘦坦克車貪贓壞法謄寫版添頭霧衣詳細忀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