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会衔的意思、会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会衔的解释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联合了 山东 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摺,坐定了是姓 朱 的主谋,奉旨着 山东 巡抚彻底根究,不得徇情迴护。” 夏衍 《秋瑾传》序幕:“你有几个脑袋?(一半是说给围观的百姓们听)上头三令五申的会衔保护教堂,不准跟洋人和教民为难,你们难道全不知道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会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部门或官员共同签署(文件)。它属于公文用语,强调联合署名这一行为本身及其体现的协同关系。

以下是对其含义的详细解析:

  1. 词义构成与核心含义:

    • 会:意为“聚合”、“联合”、“共同”。
    • 衔:原指马嚼子,引申为“连接”、“包含”,在公文语境中特指“签署”、“署名”。
    • 会衔:即“共同签署”或“联合署名”。它描述的是多个主体在同一份文件上签署自己名字或加盖公章的行为,表示这些主体对该文件内容共同负责或共同发布。
  2. 用法与场景:

    • 公文签署:这是“会衔”最典型的用法。当一份文件(如通知、公告、命令、规章等)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部门共同发布时,这些机关/部门的负责人需要共同签署该文件,这个过程就称为“会衔”。例如:“这份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由市工商局和市质监局会衔发出。”
    • 体现协同与责任共担:“会衔”不仅是一个签署动作,更体现了相关机构在特定事务上的协作关系以及对文件内容共同承担的责任或权威。
    • 区别于“联署”:虽然意思相近,但“会衔”更侧重于公文领域内正式的联合签署行为,而“联署”的使用范围可能更广一些,有时也用于非公文场合(如联名信)。
  3. 权威释义参考:

    •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会衔”释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在发出的公文上共同具名。”
    • 该释义清晰地界定了“会衔”的主体(两个或以上机关)、对象(发出的公文)和核心行为(共同具名/签署)。

网络扩展解释

“会衔”是一个源自古代公文制度的词语,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或其主管人共同在发出的公文上签署名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会”(聚合、联合)和“衔”(签署、署名)组成,字面意思是“联合署名”。具体指多个部门或官员共同签署同一份公文,体现多方共同决策或责任分担。


使用场景

  1. 官方文书:常见于政府机构、团体联合发布的公告、奏折等正式文件。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提到“山东同乡京官会衔参了一摺”,即多人联名上奏。
  2. 历史文献:古代官员参劾或提议重大事项时,常通过“会衔”增强公文的权威性。

与其他释义的区分


例句参考

  1. 联合参奏:清代官员常通过会衔上奏,以示立场统一(例:“会衔参了一本”)。
  2. 共同签署公文:“军师担心一旦撤兵,敌军会衔尾而追”。

“会衔”的核心意义是多方联合署名,主要用于正式公文场景,体现了古代行政协作的特点。需注意与“衔”的其他含义(如“衔接”“头衔”)区分,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北山移菜金长命锁沉浮穪述抽检带头电磁刁婆动微遏恶風頭斧戉赶场閤正功构功誉海子滑律缓不济急胡不桀出戒示击攻京式大帽金银九遐九重关狷暴卷款鸬鹚陂録公门面语民意内深尼庵攀车卧辙披诚髬耏上舍诗文爽惑水界说道嵩岱陶器题红叶退皮托正歪歪搭搭香薷饮香堂襄王梦衔恨销明草谢花邪门歪道谢孝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