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悬挂起钟罄。簴,古代悬挂编钟编磬的架子。谓征求教益、建议。《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一》:“或扬旌求士,或设簴待贤。” 李善 注引《鬻子》:“昔 大禹 治天下,以五声听治,为铭於笋簴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击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鐸;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者挥鞀。’”
“设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该词在文献中多引申为君主设立纳谏渠道的象征性表达。例如《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中“设簴待贤”一句,引用大禹典故:通过悬挂不同乐器(鼓、钟、磬等),分别对应接受“道、义、忧”等不同类别的进言,体现古代政治中的广开言路思想。
其核心在于: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文献中极少使用。网络释义存在权威性争议,建议结合《说文解字》《周礼·春官》等典籍进一步考证。
“设簴”是一个由9个笔画组成的汉字,拆分部首为“⺮”和“言”,分别代表竹子和言语的意思。它在古代被用作表示“竹制的用具”或者“竹棍”的象形字。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字形演变过程。古时候的汉字,字形多是通过图画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因此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符号。而“设簴”这个字,则是“⺮”(竹子)和“言”(言语)的结合,表示了人们用竹子来记录言语的含义。
在繁体字中,“设簴”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是字形更加繁琐,添加了一些额外的笔画和装饰。这使得繁体字更能表达传统和古老的氛围,被一些地区保留和使用。
古代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差异,但是对于“设簴”这个字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它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演变和改动。
以下是一些例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1. 他用一根设簴犀利地敲打着木桌子。
2. 这把设簴是他祖辈遗传下来的珍贵之物。
3. 在古代,书法家们常常使用设簴来书写。
除了上述例句,我们也可以通过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进一步了解“设簴”这个词:
组词:设备、设置、设施、簴筐、簴笔。
近义词:竹杖、竹棍、竹篾。
反义词:纸笔、电脑。
总的来说,“设簴”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汉字,它通过象形的方式,表示了人们用竹子来记载言语的意义。虽然现代书写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古老的汉字依然保留着它特有的魅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