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纪的意思、国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纪的解释

(1).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

(2).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 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

(3).指本朝的编年史。 清 姚鼐 《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含义

  1. 国家的礼制法纪
    指维系国家秩序的法律、纲纪和礼仪制度。

    • 例证:《国语·晋语四》提到“夫礼,国之纪也”,强调礼制是国家纲纪的核心。
    • 近代文献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中也用“国纪荡然”形容国家法纪崩坏。
  2. 治理国家的人
    指承担国家治理职责的贤能之士。

    • 《管子·侈靡》记载:“择其好名,因使长民……是以为国纪”,唐代尹知章注解为“兴利者之长”,即选拔有才能者管理国家事务。
  3. 本朝的编年史
    特指记录当朝历史的官方编年体史书。

    • 清代姚鼐在《张公祠碑文》中以“忠烈光於国纪”体现这一用法。

二、补充说明

三、总结

“国纪”一词涵盖制度、人物、史书三重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献及历史评论,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强调国家法度或历史传承。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国纪

《国纪》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它的意思是“国家的纪年”。下面将分别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国纪》的第一个字“国”是由“囗”(围字头)和“二”(两横)两个部首组成,共有7画;第二个字“纪”由“纟”(纟字底)和“吉”(、十)两个部首组成,共有7画。

2. 来源

《国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纪年体系。在古代,国家为了记录历史事件和年号,会编纂成一本纪事的书籍,这本书就称为《国纪》。

3. 繁体

《国纪》的繁体字写作“國紀”,保留了原来的字形,没有进行简化。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一些变化。根据《说文解字》,《国纪》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第一个字“国”在古代写作“國”,字形中的“囗”更接近于一个完整的正方形。第二个字“纪”在古代写作“記”,字形中的“纟”有些像一个长方形。

5.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国纪》这个词的例句:
- 他是国纪的编纂者之一,负责整理国家历史。
- 《国纪》是一部记录国家兴衰的重要史书。

6. 组词

与《国纪》相关的组词有:
- 国家
- 纪年
- 书籍
- 编纂
- 历史

7.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国纪》的近义词有:
- 国史
- 国书
- 国志
与《国纪》的反义词有:
- 非国纪
- 个人记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