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书·吕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 ,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吕刑”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解释如下:
吕刑是《尚书》中的一篇法律文书,由西周周穆王时期大臣吕侯(又称甫侯)主持制定,因此得名。主要内容涉及刑罚制度、司法原则及赎刑规定,是研究先秦法律的重要文献。
关于成书时间存在两种观点: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吕刑奠定了古代刑法体系基础,其“明德慎罚”思想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汉代《九章律》、唐代《唐律疏议》均可见其思想延续。
注:成语“吕刑”的引申含义(指因正直受罚)见于部分现代词典,但属于后起文学化表达,与历史文献中的吕刑无直接关联。
《吕刑》是一个汉字词语,有两个意思:
1. 指一种古代刑法制度,主要是用吕木制成的刑具对犯罪人员进行身体惩罚。
2. 古代兵器名称,是一种长矛。
《吕刑》的拆分部首:吕(lv2)、刂(dao1)
《吕刑》的总笔画数:8画
《吕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法制度。在古代,人们用吕木制造不同形状的刑具,通过对犯罪人员进行体罚来实施刑罚。
《吕刑》的繁体字为「呂刑」。
古时候《吕刑》的汉字写法为「呂刑」,其中「呂」为姓氏,后来也成为指代刑法的名称。
1. 《左传·宣公十二年》:「共工子彊无吕刑。」(意为共工子彊没有受到吕刑的惩罚)
2. 《史记·秦始皇本纪》:「改刑罚,去杨、蒙、兴、吕之刑。」(意为改革刑罚制度,废除杨、蒙、兴、吕等刑罚)
组词:吕木、刑罚、刑法
近义词:迨刑、缚刑
反义词:赦免、宽恕
安阳市白夹蓝衫白言半文不白波路长矟禅居充饱畜耳错陈东床客东浙三黄对讲电话遁戢法鼓飞誉纷庞富积妇师福智戆冥膏灯诡辩术贵兆国将不国皇华化验胡子蟾进道若踡泾渭分明镌谕绝境渴尘万斛篮板球狼跋灵岩鸾旂马蝍蟟篾索平塞匹亚奇兵七覆青岚求助麴酒屈枉升起身云世氛十旬适远树大根深疏缪顺止蜩范通隐暹国枭俊禽敌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