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吕刑的意思、吕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吕刑的解释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书·吕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 ,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吕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文献,其名称与释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字义溯源

“吕”指西周诸侯国名,亦为姓氏;“刑”本义为刑罚、法度。《说文解字》释“刑”为“刭也”,引申为规范制度。二者结合特指由吕国君主吕侯(亦称甫侯)受周穆王之命主持修订的刑法典,故称《吕刑》。

二、文献定义

《吕刑》载于儒家经典《尚书》,全文记述西周时期的刑罚原则、司法制度及赎刑细则。其核心内容包括“五刑”(墨、劓、剕、宫、大辟)的适用规则,强调“惟良折狱”的慎刑思想,主张依据罪行轻重灵活量刑。汉代孔安国传注《尚书》时明确:“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

三、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刑法文献,《吕刑》确立了“明德慎罚”的法律理念,首创“疑罪从赎”制度(《周礼·秋官》郑玄注引其说),对后世《唐律疏议》等法典产生深远影响。清代法学家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中评述:“《吕刑》一篇,实为刑法之祖。”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说文解字》(汉·许慎)
  2.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疏)
  3. 《历代刑法考》(清·沈家本)
  4.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依据权威学术版本标注文献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吕刑”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吕刑是《尚书》中的一篇法律文书,由西周周穆王时期大臣吕侯(又称甫侯)主持制定,因此得名。主要内容涉及刑罚制度、司法原则及赎刑规定,是研究先秦法律的重要文献。

二、历史背景

  1. 制定动因:西周中期社会矛盾加剧,为巩固统治,周穆王接受吕侯建议,废止严酷旧法,以“明德慎罚”为原则进行法律改革。
  2. 法典地位:作为西周官方法典,将刑罚系统化为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共三千条,并首创赎刑制度。

三、核心内容

  1. 刑罚体系:
    • 五刑:面部刺字(墨)、割鼻(劓)、断足(剕)、宫刑、死刑(大辟)
    • 赎刑:允许用财物抵免刑罚,体现刑罚灵活性
  2. 立法原则:
    • 强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差异(后遭统治者曲解为特权免罚)
    • 主张疑罪从轻,要求司法官员“惟良折狱”

四、学术争议

关于成书时间存在两种观点:

五、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吕刑奠定了古代刑法体系基础,其“明德慎罚”思想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汉代《九章律》、唐代《唐律疏议》均可见其思想延续。

注:成语“吕刑”的引申含义(指因正直受罚)见于部分现代词典,但属于后起文学化表达,与历史文献中的吕刑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阿马拔类超羣班政杯圈步犁才说朝兢夕惕车迹逞容赤地冲岁川川躇踌麤衣糲食峨然風路工业规划关阂官序裹费禾黍之悲鸿疎寰县降幅紧俏进脩开支苦口师浪人龙姿忙急腼貌哪位碾子盘究辟积辟人坯素敲磨秦栈泉石沙水实户失涕首户叔伯书虫子税吏死君台杂甜冤对外海危然五材武落无眼人物以希为贵享世仙踪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