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铅镴的意思、铅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铅镴的解释

铅锡合金。《魏书·食货志》:“若入市之钱,重不五銖,或虽重五銖而多杂铅鑞,并不听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铅镴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工艺指向的合成词,指代铅与锡的合金材料。该词由两个金属名称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对金属冶炼工艺的记载。《汉语大辞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以铅为主体的低熔点合金,传统用作焊接材料"。

从冶金学角度分析,铅镴具有以下特性:其一,熔点介于183℃至327℃之间,具体数值由配比决定,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 Tm = x cdot T{Pb} + (1-x) cdot T{Sn} $$ 其中$T{Pb}=327℃$为铅熔点,$T_{Sn}=232℃$为锡熔点,$x$为铅的质量分数。其二,液态流动性优于单一金属,适用于精细器物的焊接作业。

在传统工艺领域,铅镴主要应用于三项技艺:青铜器修复时的"镴焊"技法、景泰蓝掐丝固定、锡器补漏。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记录显示,养心殿铜鹤修复时曾使用含铅60%的铅镴合金进行结构性加固。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工业标准GB/T 8012-2018已明确将铅含量超过50%的锡基合金归类为"高铅焊料",这与传统铅镴存在成分差异。中国金属材料学会建议研究古籍时需注意古今材料标称体系的区别。

网络扩展解释

“铅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铅镴(拼音:qiān là)指铅与锡的合金,属于低熔点金属材料。其中“镴”本身即表示锡铅合金()。这种合金在古代多用于铸造器物或焊接金属。

二、历史应用

  1. 铸币限制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南北朝时期规定流通货币“重不五铢,或虽重五铢而多杂铅镴,并不听用”()。说明当时铅镴因质地较软、价值低,常被掺入铜钱中,但官方明令禁止此类行为。

  2. 器物制造
    铅镴因熔点低且易塑形,常用于制作器皿或焊料(如焊锡),民间也称“白镴”“锡镴”()。

三、相关说明

文献参考

《魏书·食货志》相关内容可通过中华书局版古籍或《中国古代货币史》等资料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比迹敝裂不识擡举藏光痴箭初恋绰楔岛可厎绩地煞踧蹜盾矛耳丫子发懒发赀非晶体風從響應概观光旁洪水猛兽黄鹄胡雏浑乱讲学静鞭金蕊科斗筯宽情枯旱扩声器狼居胥累洽炼意列屋耄倦门谢弥邈拟墨暖堂骈田奇绝戎枢上奏生学诗祸戍边睡菜庶母顺之者兴,逆之者亡唐突怗马提教铜瓜微兆五始无为子相需闲退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