厎绩的意思、厎绩的详细解释
厎绩的解释
致功,取得功绩。《书·禹贡》:“ 覃怀 厎绩,至于 衡漳 。”厎,一本作“ 底 ”。《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圣跡滂流,至于海表。”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明年涖本官,五载厎绩。”
词语分解
- 厎的解释 厎 ǐ 古同“砥”,砥砺;砥柱。 平:厎平(平均)。 终:厎止(终止)。 笔画数:; 部首:厂; 笔顺编号:
- 绩的解释 绩 (績) ì 把麻搓捻成线或绳:纺绩。绩麻。绩火(古代夜间纺织时照明的灯火)。 继:“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 成果,功业:成绩。功绩。战绩。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厎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核心含义:指“致功,取得功绩”,常用于描述通过努力达成显著的成就或功业。
- 字词拆分:
- 厎:古同“砥”,意为“砥砺”“磨炼”,也有“平定”“终结”的含义(如“厎平”指平定,“厎止”指终止)。
- 绩:本义为“纺织”,引申为“功业、成果”(如“成绩”“战绩”)。
2.文献出处与用法
- 古典文献:
- 《尚书·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意为在覃怀地区取得功绩,功业延伸至衡漳一带。
- 《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 指追念先帝勤勉治国的功绩和长远谋划。
- 异体字说明:古代文献中“厎”与“底”常通用,如《尚书》版本差异中“厎”或写作“底”。
3.现代应用与示例
- 造句示例:
“禹王凿川,祭天地告神祖于蒙蔡之地,于是和夷厎绩。”(出自的例句,描述大禹治水取得功绩)。
4.注意事项
- 拼音标注:正确读音为dǐ jì,部分网页标注“ɡào jì”可能是录入错误。
- 使用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
“厎绩”是带有古典色彩的词汇,强调通过努力达成功业,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尚书》《后汉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厎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厎绩》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通常表示指责或批评。它具有贬义色彩,用于形容行为或说话言辞严厉犀利,针对某人的不足或错误而加以斥责。
拆分部首和笔画:
《厎绩》的拆分部首是厂和纟,其中厂表示厂房或者象形,纟表示约束物。该字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和繁体:
《厎绩》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形式,也称为简化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壝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厎绩》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它的字形和现代简化字相似,只是部分笔画可能略有变化。
例句:
1. 他以过激的言辞向对方厎绩,导致争论不断。
2. 这篇文章对政府的施政进行了尖锐的厎绩。
组词:
常见的组词有厎责、厎骂、厎斥等,它们都是形容指责或批评的词语。
近义词:
近义词有责骂、训斥、斥责等,它们都是用来表示批评或指责他人的意思。
反义词:
反义词没有一词直接对应,但可以使用褒义词作为反义词,例如赞扬、表扬等,它们具有正面评价的意味。
以上就是关于《厎绩》这个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