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始的意思、五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始的解释

(1).《春秋》纪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谓之“五始”。《汉书·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颜师古 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是为五始。” 隋 牛弘 《请开献书之路表》:“ 孔子 以大圣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翼而宏《易》道。”《旧唐书·肃宗纪》:“《春秋》五始,义在体元,惟以纪年,更无润色。”

(2).指物质构成的五种变化过程。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五引《三五历记》:“气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也。气象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也。质形已具,谓之太极也。斯为五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春秋》纪事的五种开端

这一含义源于古代史书《春秋》的编纂体例,指纪事时开篇强调的五个要素:

  1. 元年:帝王纪年的起始年份,象征时间循环的起点。
  2. 春:四季之首,代表自然周期的开始。
  3. 王:周天子的正统地位,体现政治权威的合法性。
  4. 正月:历法中的首月,象征历法系统的开端。
  5. 公即位:诸侯国君继位,标志一国政权的确立。

这一概念在《汉书·王褒传》等古籍中被多次提及,强调通过“五始”确立历史书写的正统性。


二、物质构成的五种变化过程

该解释源自古代哲学对宇宙生成的描述,将物质演化分为五个阶段:

  1. 太易:无形无质的混沌状态;
  2. 太初:元气开始萌发;
  3. 太始:气象初步形成;
  4. 太素:物质具备基本形态;
  5. 太极:形质完全成熟,万物生成的基础。

此理论见于辽代《续一切经音义》引用的《三五历记》,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


补充说明

作为成语,“五始”可引申为事物的重要起点或关键起源,强调初始阶段对整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指向,例如历史典籍多指《春秋》体例,而哲学文献则侧重宇宙生成论。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始》的意思

《五始》指的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五个基本笔画,也称为“五种奏”。这五个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和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始》的拆分部首是“一”字部首,笔画数为5。

来源

《五始》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张芝所创,他将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笔画总结为五种,即横、竖、撇、捺和点,命名为《五始》。

繁体

《五始》繁体字的写法为「五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五始》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只是形状有所不同。在古代,横、竖、撇、捺和点的形状可能略微不同于现代汉字书写。

例句

1. 《五始》是学习中国书法的基础,每一个字都可以从这五个基本笔画来构成。

2. 在书法创作中,掌握好《五始》的运用对于提升字体的美感非常重要。

组词

组词:始终、始终如一、起始、停止。

近义词

近义词:五种、五笔、五种奏。

反义词

反义词:九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