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rce floods and savage beasts—great scourges] 洪水与猛兽均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用以比喻危害极大的事物
盖邪说横流,坏人心术,甚于洪水猛兽之灾。——宋· 朱熹注《孟子·滕文公下》
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孟子·滕文公下》“昔者 禹 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 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寧” 宋 朱熹 集注:“盖邪説横流,坏人心术,甚於洪水猛兽之灾。”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彼为士大夫者,或反詈为害,甚洪水猛兽。” ********* 《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一:“就是改良派的立宪主张, 清 末的统治者仍视如洪水猛兽。”
“洪水猛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孟子》或现代词典释义来源。
《洪水猛兽》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的“盈虚之象”,形容洪水泛滥犹如猛兽。在现代汉语中,它用来形容洪水泛滥的状况,意味着灾难性的、猛烈的水灾。
《洪水猛兽》一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氵”、“火”、“虍”,其中“氵”表示水,火表示热力,虍表示猛兽。
《洪水猛兽》一词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洪水猛兽》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典籍《易经》中,用以形容洪水泛滥的危险和猛烈。在古代的农耕社会,洪水灾害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将洪水比作猛兽,强调其猛烈和危险程度。
《洪水猛兽》的繁体字为《洪水猛獸》。
在古代汉字中,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例如,洪字在小篆中写作“紅”,在隶书中写作“轟”。水字在小篆中写作“氵”,在隶书中写作“水”。猛字在小篆中写作“矇”,在楷书中写作“猛”。兽字在小篆中写作“獸”,在楷书中写作“兽”。
1. 这次洪水犹如猛兽般侵袭着我们的家园。
2. 他们经历了洪水猛兽的袭击,但仍然坚持重建家园。
1. 洪水泛滥
2. 猛兽出没
3. 水灾灾情
4. 灾害严重
1. 汛情严重
2. 洪水无情
3. 泛滥成灾
炎热夏天、干旱荒芜、寒冷冬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