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绝如发的意思、不绝如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绝如发的解释

同“不绝如线”。《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 吕 阴谋大逆, 刘氏 不絶如髮。”《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乱十餘年,不絶如髮,赖蒙 汉 力,故得復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绝如发是一个形容事物或状态极其微弱、濒临断绝却仍勉强延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为“如同头发丝般细微相连,看似即将中断却仍未断绝”。以下从语义、出处及用法角度分述:


一、语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不绝”:指不中断、持续存在。
    • “如发”:比喻像头发丝一样纤细脆弱。

      整体强调某种联系或存在状态极其微弱,但尚未完全消失,常用于形容声音、血脉、文化传承等处于濒危却坚韧延续的情形。

  2. 引申义

    多用于表达事物在极端困境中的顽强存续,暗含对坚韧生命力的赞叹。例如:

    “战乱中,古城文脉不绝如发,幸得学者守护。”(形容文化传承的脆弱与坚持)


二、出处与演变

  1. 源出典籍

    该成语由《周易·困卦》“困于葛藟,于臲卼”的意象演变而来,后经文人化用。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明确记载:

    “不绝若发,此存亡之秋也。”

    此处以“发”喻指国家命脉的危急存续状态。

  2. 后世定型

    唐代以降,“不绝如发”逐渐替代“不绝若发”,成为固定表达。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解“发”字时,亦引此成语佐证其“微而不断”的特性。


三、用法特点

  1. 语境适配

    • 描述对象: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希望、命脉、余音),少用于具象物体。
    • 情感色彩:含悲壮感,强调在衰微中坚守的珍贵性。

      示例

      “传统技艺在工业化冲击下不绝如发,亟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白皮书》)

  2. 近义辨析

    • “不绝如缕”:更侧重声音或气息的绵延(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岌岌可危”:仅强调危险,不包含“延续”之意。

      “不绝如发” 独特之处在于其双重性:既承认濒临断绝,又暗示顽强存续。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8卷第112页。
  2. 《古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9年,第67页。
  3. 《周易译注》,黄寿祺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03页。
  4. 《战国策笺证》,范祥雍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燕策三。

网络扩展解释

“不绝如发”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局势极其危急,如同即将断裂的头发丝般脆弱。强调事物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境地。

二、出处与例句

  1.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后《汉书·匈奴传下》也有引用:“匈奴乱十馀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
  2. 用法: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或社会危机,如“公司资金链~,亟待融资”。

三、结构与读音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使用场景
适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历史评述、危机分析等,现代也可引申形容个人或组织的困境。

别人正在浏览...

安眉待眼岸埽百感交集砭骨碧水驳犀不饥不寒捕捉曾国藩长铍吃空虫鹥船楫打拴非愚则诬封公凤箫汾沄符移工商衮舄孤山海水难量红雨荒服环人彗扫讲和减毁乩笔接驾接膝潗潗伎俩蹶跃阃德连翮流充隆杀洛花懞懂缅渺牧宰漂白铺厫期求雀步任车软战砂轮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沈诬说实话索斗鸡天端賟贶天眼通通荆门唯物谢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