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荒服的意思、荒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荒服的解释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禹贡》:“五百里荒服。” 孔 传:“要服外之五百里,言荒又简略。”《史记·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荒服仍 周 甸,深山尚 禹 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急将吾党鸣鼓传,攻之必远,屏荒服不与同州县,投豺虎只当閒猪犬。”参见“ 五服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荒服”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历史制度中的“荒服”(主流含义)

含义:
荒服是西周时期“五服”制度中最外层的区域,指距离王城约2000-2500里的边远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如戎、翟)聚居地。其特点是:

  1. 政治义务:首领仅需在继位时朝见周天子一次,象征臣服即可,无需频繁纳贡。
  2. 治理方式:周王朝对此类地区采取宽松管理,若未履行义务,会先以“德政”感化而非直接征伐。
  3. 文化差异:与中原礼仪制度差异较大,《史记》记载“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历史案例:
周穆王曾因犬戎(荒服地区)未按“宾服”标准纳贡而发动战争,虽获胜却导致周边部族不再臣服,印证了强行改变荒服制度的弊端。


二、成语中的“荒服”(少数用法)

含义:
指衣冠不整、仪表邋遢的状态,源自“荒服”原指丧服的引申义。例如:“他终日荒服,不修边幅。”
注:此用法在现代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参考资料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荒服》这个词是指在荒野中的服装,即用来穿戴在荒野生存或探险时使用的衣物。它可以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恶劣环境的侵害而设计的特殊服装,也可以是用于迷彩或伪装等目的的服饰。下面将分别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拆分部首和笔画:《荒服》这个词可以从字面上拆分为两个部分,《荒》的部首为艹,共有九画;《服》的部首为月,共有五画。 2. 来源:《荒服》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对荒地野外生存的特殊需求。在远古时代,人们需要穿戴特定的服装来应对荒原、丛林等恶劣的自然环境。 3. 繁体:《荒服》这个词的繁体字为「荒服」。 4. 古时候汉字写法:《荒服》一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荒」字的写法为「艽」,而「服」字的写法为「畚」。 5. 例句:他穿着一身厚实的荒服,准备进入丛林探险。 6. 组词:荒原、荒地、荒野、野外、生存等。 7. 近义词:野服、野装、特殊服饰。 8. 反义词:正装、礼服。 综上所述,《荒服》一词指荒野中的服装,用于保护身体免受恶劣环境的侵害或用于迷彩和伪装等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荒》的部首为艹,九画;《服》的部首为月,五画。该词源于古代对荒地野外生存的特殊需求,繁体字为「荒服」,古时候汉字写法分别为「艽」和「畚」。例句:“他穿着一身厚实的荒服,准备进入丛林探险。”同义词有野服、野装、特殊服饰,反义词有正装、礼服。以上是关于《荒服》的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