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祭赙的意思、祭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祭赙的解释

(1).致祭并馈赠财物。《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丁丑,司空致士 张齐贤 卒。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賻。”

(2).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清 魏源 《书<金史·完颜元宜传>后》:“﹝ 完颜元宜 ﹞卒于家,祭賻甚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祭赙(jì fù)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吊丧并赠送财物的复合词,其内涵包含礼仪行为与经济资助两方面。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特指在丧葬仪式中,吊唁者向丧家赠送财物以表哀悼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祭"字甲骨文象手持肉献于神主之形,本义为祭祀,后引申为追悼亡者的仪式;"赇"(通"赙")金文从贝从尃,指以财物助丧,《周礼·地官》记载"赙补不足"即指资助丧葬开支。二字结合形成"祭赙",完整呈现了古代丧礼中精神追思与物质帮助并重的文化特征。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祭赙制度在周代已形成规范,《礼记·檀弓》载"宾客吊唁,必有赙焉",说明其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郑玄注《仪礼》特别强调"赙礼"的等差制度,不同身份者需按规格赠予相应财物。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献研究领域,如王力《古代汉语》教材在讲解丧葬礼俗时,将祭赙作为典型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对《礼记》《仪礼》的校注本,以及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词条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祭赙”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及相关示例如下:

  1. 致祭并馈赠财物
    指在祭奠仪式中,除了常规的祭祀活动外,还额外赠送财物以表哀悼或敬意。例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记载:“帝甚悼之,遣中使祭赙”,说明皇帝派遣使者进行祭祀并赠予财物。唐代上官婉儿安葬时,太平公主也曾“遣使吊祭,赙赠五百匹”,体现了这一用法的实际场景。

  2. 馈赠居丧者助祭的财物
    特指向丧家赠送财物,用于辅助丧葬或祭祀所需。这一含义更侧重对丧事家庭的经济支持,例如《汉语大词典》提到其作为“助祭财物”的功能。

“祭赙”在古代礼仪中兼具精神(祭祀)与物质(赠财)的双重意义,既表达哀思,又提供实际帮助。需注意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

别人正在浏览...

暗暧闇跳八厨榜死冰虫不露锋铓不平猜想澄冽揣夺楚雅倒回顿剑摇环夺取都下放松反户缝工封镜蜂利更房公祭还即皇皇汲汲化斋翦拂交代借剑吉莫酒麯霁威抗飏课学里槅刘熙载龙蒸没落南雅破滞蒲望翘企棋列七絃琴七言诗热疾上下一心胜期身计首掾疏濬树杪私单天论铁轮通远文奁温湿文字狱无世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