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赋的意思、口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赋的解释

古代的人口税。 汉 有口赋、算赋之分。七岁至十四岁,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为口赋。 武帝 时增至二十三钱,以补车骑马匹之费。自十五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百二十钱,为算赋。历代或因其名,但其规定各异。 唐 刘禹锡 《苏州举韦中丞自代状》:“伏以当州口赋首出诸郡,况经灾沴,切在抚绥。”参阅《汉书·昭帝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文献通考·户口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口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口税制度,其核心含义和演变如下:

一、基本定义

口赋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种,主要针对未成年人。汉代时,7至14岁儿童每人每年缴纳20钱(汉武帝时增至23钱),用于皇室开支。与针对成年人的“算赋”(15-56岁,每年120钱)共同构成汉代人头税体系。

二、历史演变

  1. 秦代起源
    口赋最初以“头会箕敛”形式出现,即按人头征税并用簸箕收集,属于秦代苛税之一。
  2. 汉代细化
    汉朝将人口税细化为口赋(未成年人)和算赋(成年人),并明确税额。汉武帝为补充军费,将口赋从20钱增至23钱。
  3. 后世沿用
    唐代文献(如刘禹锡《苏州举韦中丞自代状》)仍提及口赋,但具体征收方式可能调整。

三、其他特征

四、参考来源

综合自汉典、查字典、历史文献解析等高权威性资料。需注意不同朝代的具体规定存在差异,建议通过《汉书》《文献通考》等古籍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赋的意思

口赋(kǒu fù)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赞美或称颂的文辞。口赋一词融合了“口”和“赋”两个字,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口头赋诗或赞美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口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走”,其中“口”是指口腔,代表口头语言的表达,而“赋”则是表示赋诗、赞美等意义的部分。根据《康熙字典》,口赋的总笔画为13画。

来源

“口赋”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是古代称颂或赞美的一种形式。后来,这个词逐渐泛指通过口头赞美言辞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口赋的繁体

在繁体字中,口赋被写作「口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口赋”的书写方式也有所变化。一种常见古代写法是:“口卜”。其中,“卜”是代表“占卜”、“预测”等意义的部分。

例句

1. 他擅长以口赋形式表达他对大自然的赞美。

2. 这首口赋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组词

口才、赋诗、赋文、口若悬河、言辞犀利

近义词

颂词、歌颂、赞美、称颂

反义词

谩骂、批评、责备、谴责

别人正在浏览...

弊帛柄臣驳错灿灿厕身倡籍长途跋涉愁惧瞅粘蹴鞠丹炉垫腰逗五逗六笃定泰山度纸二清鼖鼓浮腐该举花船辉光回去讲下鉴于金藏云久慕吉物忌羡絶育开门延盗铠鑐口快心直茂育美物免得妙染明验大效难以忘怀逆捍旁瞩槃马瞧得起敲榨勒索雀息燃鼎日久年深荣味柔輭塞耳偷铃挻埴设东湿云所所贴绒抟精推述軘车外侨汙蔑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