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校量数珠功德经》:“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时掐念,或但手持,诵数一遍,其福无量。” 唐 陆龟蒙 《寂上人院》诗:“暗数菩提子,閒看薜荔花。” 清 金氏 《偶然作》诗:“我思更如何,欲种菩提子。”
菩提子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物品,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
菩提子最初指菩提树及无患子的果实,可用于制作佛教念珠。但广义上,它泛指可用于制作佛珠或文玩手串的植物果实/种子,涵盖上百个品种,如金刚菩提、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
如今菩提子更多作为文玩手串材料,兼具文化价值与盘玩乐趣,例如:
总结来看,菩提子既是佛教法器,也是文化符号,其内涵从宗教修行延伸至生活美学,核心始终围绕“觉悟”的精神追求。
《菩提子》是指印度菩提树的果实,又称为菩提实、菩提香、菩提果、菩提子。
「菩」字是由「艹」和「卜」两个部首组成,共有8画;「提」字是由「手」和「是」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2画;「子」字是由「子」部首组成,共有3画。
「菩提子」一词源自佛教,寓意着达到菩提(即悟道)的果实。
在繁体字中,「菩提子」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菩提子」的字形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
1. 他拿起菩提子,轻轻一嗅,香气扑鼻。
2. 据说菩提子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
1. 菩提:指佛教中的开悟境界。
2. 菩萨:指佛教中具有菩提心的人,是菩萨道的修行者。
3. 菩提树:指菩提子的来源,佛陀成道时所依树木。
菩提果、菩提香是「菩提子」的近义词,用法可以互换。
迷途、无明是「菩提子」的反义词,指没有开悟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