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马的意思、仆马的详细解释
仆马的解释
仆从与乘马。《后汉书·宋意传》:“婚姻之盛,过於本朝;僕马之众,充塞城郭。骄奢僭拟,宠禄隆过。”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贾人妻》:“文书有误,为主司驳放,资财荡尽,僕马丧失,穷悴颇甚。” 清 唐甄 《潜书·无助》:“夫僕马者,致远之资也。苟不惮劳,不耻后,虽无僕马之助,终亦必至焉。为学无朋,亦若是矣。”
词语分解
- 仆的解释 仆 ū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后继。 奴主 仆 (僕) ú 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与“主”相对:仆人。仆从。 旧谦称“我”。 奴主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仆马"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仆"和"马"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驾车的人和拉车的马匹,合起来即指整套车马驾乘。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与词源
-
仆 (pū / pú)
- 本义指驾车的人(《说文解字·菐部》:"仆,给事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仆"为侍从或御车者。
- 引申为侍从、仆人(如《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
-
马 (mǎ)
- 指拉车的牲畜(《说文解字·马部》:"马,怒也,武也")。古代马车以马为动力核心。
二、复合词"仆马"的释义
"仆马"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特指整套车马配备及驾车者,象征出行仪仗或身份地位。例如:
- 《周礼·夏官·舆仆》:"掌驭车马",郑玄注:"仆马即御者与车马"。
-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孔颖达疏:"仆马,车马也"。
三、文化内涵与用法
在古代礼制中,"仆马"是贵族阶层出行必备的仪仗工具,数量与规格体现等级差异:
- 《后汉书·舆服志》 规定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
- 白居易《饱食闲坐》诗:"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余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其中"荣遇日"即暗指拥有仆马的显达时光。
四、语义演变
明清以降,"仆马"渐泛指随从与车马,成为财富象征。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我暂归,大业成败,在此一举。行矣勉之!倘得志,则仆马、妻孥皆君有也。"
权威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周礼注疏》(郑玄注,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 《礼记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班固《后汉书·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全本)
网络扩展解释
“仆马”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ú mǎ,由“仆从”和“乘马”两部分组成,属于并列结构的复合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指仆从与乘马,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出行时的随行人员与交通工具。例如《后汉书·宋意传》提到“僕马之众,充塞城郭”,描述仆从和马匹数量众多,彰显排场。
-
文献出处与用法
-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补编·贾人妻》中记载“僕马丧失,穷悴颇甚”,说明失去仆马会导致境遇困顿。
- 清代唐甄《潜书》以“夫僕马者,致远之资也”比喻仆马是实现目标的辅助资源。
- 现代例句如“车仆马毙,与辙无关”,强调责任归属问题。
-
结构解析
- 仆:指仆从、随从;马:指代交通工具。两者结合,既包含人力服务,也涵盖出行工具,反映古代社会地位与出行配置的关系。
-
扩展说明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分析古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时仍有参考价值。例如,仆马的数量常被作为衡量财富或权力的标志。
别人正在浏览...
疤瘢杯币边崖表示宾秩车仆邨墟达戈纹盗儒倒赃大射绖皇凤眼莲奋进缚絷高粹滚毬罛师喊声含有闳流候气镮鏆监摄假小子极端今天揪捽狷直凯捷铿金戛玉客战恐怕理窟龙潭虎窟录事满谷满坑明嶷母弦女客凭几平行四边形铺张切倚秋请塞除上司侁仕十三陵水递夫四休俗恶隋唐演义土地祠鼍作宛畅弯路猥盛饷军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