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儒的意思、盗儒的详细解释
盗儒的解释
口称仁义而行如盗贼的人。《新唐书·牛僧孺李宗闵等传赞》:“夫口道先王语,行如市人,其名曰‘盗儒’。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 牛 李 ’,非盗谓何?” 宋 张耒 《裴守真论》:“夫盗儒又从而为解説,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义理之所安。”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儒的解释 儒 ú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
网络扩展解释
“盗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义(主流解释)
指口称仁义道德,但行为卑劣如盗贼的人。这一解释源自《新唐书》对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评价。具体表现为:
- 言行不一:表面上推崇儒家先王之道,实际行为却如市井之徒。
- 伪善特质:以道德标榜自身,却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被时人讥讽为“牛李”(即牛僧孺、李宗闵派系)。
二、引申含义(少数文献提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解释为“窃取他人学问并自诩为儒者”,强调对知识或学术成果的剽窃行为。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批判伪善者或学术不端者。例如:
- 古代史评:“夫口道先王语,行如市人,其名曰盗儒。”(《新唐书》)
- 现代可引申批评抄袭他人成果却自称学者的行为。
注:两种解释均含贬义,但第一种更为经典且常见。如需深入考据,可参考《新唐书》原文及宋代张耒《裴守真论》。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儒》是一个词,它的意思是指那些冒充儒家学者的人。下面是关于盗儒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盗(部首:皿,笔画:10)
- 儒(部首:人,笔画:9)
来源:
《盗儒》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王守仁所著的《存斋集》中,用来指代伪装成儒雅的人。
繁体字:
《盜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盗儒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在古代社会,盗儒们常常伪装成儒家学者,以获取社会地位和财富。
组词:
除了《盗儒》外,还可以组成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如盗学、盗才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冒牌儒、伪儒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真儒、正经儒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有其他问题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