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赃的意思、倒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赃的解释

索回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焚书·唐贵梅传》引 明 杨慎 《孝烈妇唐贵梅传》:“姑曰:‘妇在,吾犹有望;妇死,商人必倒贜。吾是以哭,非哭恶奴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店主人道:‘ 云南 来是寻人的,不是倒贜的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倒赃"是汉语法律术语与日常用语中的特殊词汇组合,指在非法交易中将赃物转手倒卖或转移的行为。该词由"倒"(转手买卖)和"赃"(非法所得财物)复合构成,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层面:

一、法律定性层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倒赃行为属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范畴。具体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违法行为(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刑法》全文)。

二、行为特征层面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倒"解释为"转手买卖","赃"定义为"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倒赃即通过二次交易使非法财物进入流通领域,常见于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后续处理环节(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三、司法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认定倒赃行为需同时满足"明知是犯罪所得"和"实施转移或交易行为"两个要件,交易金额累计达三千元以上即构成犯罪(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库)。

四、历史语义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倒赃"最早见于明代律例,原指官府追讨赃物的程序。清代《六部成语注解》中演变为包含"转卖分赃"的新义项,现代法律体系继承并完善了这一概念的界定(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倒赃”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倒赃”指通过追讨、索回等方式取回因受贿、盗窃等非法行为所得的财物。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明清小说或法律文书语境中。例如《二刻拍案惊奇》提到「云南来是寻人的,不是倒赃的么?」即指追索赃物的行为。

  2. 词义结构

    • 「倒」:此处意为“追讨”“索回”,与常见“倾倒”义不同。
    • 「赃」: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如受贿、盗窃所得。
      组合后强调通过特定手段(如诉讼、追查)取回赃物。
  3. 发音与用法
    拼音为dǎo zāng(部分文献标注为dào zāng),作动词使用,常见搭配如「倒赃的商人」「倒赃官司」。明代杨慎《孝烈妇唐贵梅传》中「商人必倒贜」即描述商人通过诉讼追回赃款。

  4. 延伸辨析
    需注意与「退赃」的区别:

    • 倒赃:主动追索赃物(主体多为受害者或执法者)。
    • 退赃:被动退还赃物(主体多为犯罪者)。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辞海》获取更系统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卑梁边冲不食不旋时禅床称临承误传审春和戳脊梁打市语都数儿女英雄传泛头風害風行雨散辅宣蛤粉国计民生过敏骇乱户伯回川浑金璞玉架子床阶赏浄洗经月金铃酒葫芦卷梁踡缩空豁豁揆端麟角凤嘴留后路理正峦谷牛藿鹏海癖性牵肘青鰶鱼奇邪啓攒群噪镕铄入院杀胡林杀菌莎笠什么人沈详折札树帜腾藉抟炉狎道下得手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