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d a sentence at the wrong place] 指在不是一句的地方断句
指在不该断句的地方读断或点断。《五灯会元·天台韶国师法嗣·瑞鹿遇安禅师》:“师乃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 田小辫子 ﹞未曾念满三行,已经念了好些破句。”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部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
破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重要概念,指在句子结构上存在缺陷或错误,导致表达不完整或逻辑混乱的语句。根据汉语语法规范,破句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语法成分,导致语义不完整。常见类型包括:
如:"通过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前缺少主语,应补充"我们"或具体施事者)。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12页。
如:"他这项研究成果,对医学发展。"(缺少谓语动词,应补充"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汉语语法分析》吕叔湘,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89页。
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动词"发扬"后缺少宾语,应补充"优良传统")。
来源:《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月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第215页。
指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或语法上无法合理组合,包括:
如:"他的成绩不断改善。"("成绩"与"改善"不搭配,应改为"提高")。
来源:《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78页。
如:"公司解决了职工的住房。"("解决"与"住房"不搭配,应改为"解决了住房问题")。
来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34页。
如:"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尖锐"与"意见"搭配不当,应改为"尖锐的批评"或"中肯的意见")。
来源:《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07页。
破句属于"病句"范畴,但特指结构层面的缺陷(如成分残缺、搭配失衡),区别于语义矛盾或修辞不当等问题。规范使用需遵循汉语语法规则,确保句子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来源:《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62页。
“破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在阅读或标点时不恰当地断开句子,导致语句结构不完整或语义混乱。以下是详细解释:
通过合理断句和规范标点使用,可有效避免破句问题。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案例,可参考《十国春秋》等文献来源。
卬卬按行自抑白发鱼白开水半翻髻傍贯傍继倍情庇荫彩毬赪壤趁试抽痉酬决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垂精摧刚为柔忉咄凋荒焚鱼符牌覆去翻来拂郁赶山告终养攻刼光明洞彻合匏何树化笔欢亲辉暎护师繮绳介圭进门盏激起駃騠菌阁俊眼开腿梁雁六甲柳子厚体戮挞马鞯茅茨不翦内閤凝淀七里香乞四绳床牲牷衰促田家妇餂弄土沥青拓跋宛委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