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裘带索的意思、披裘带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裘带索的解释

形容衣着粗陋。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昔者 楚丘先生 ,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 孟尝君 ,欲趋不能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裘带索”是汉语中形容隐士或贫士生活状态的成语,其核心意象源于古代高士简朴超脱的生活方式。该词由“披裘”和“带索”两部分构成:

披裘指穿着粗劣的皮衣,《吕氏春秋·离俗览》记载春秋隐士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展现其甘于清贫的形象;带索则指用草绳束腰,《高士传》称东汉严子陵“披羊裘钓泽中”,腰间仅系草绳,凸显其不慕荣利的品格。

在文化内涵层面,成语承载着中国隐逸文化的审美取向。《中国隐士文化史》指出,这种装束刻意区别于华服,既是对物质欲望的摒弃,也象征着精神世界的丰盈。如《晋书·孙登传》记载孙登“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通过衣着传递道家“见素抱朴”的哲学理念。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例如描述文人墨客向往的“竹篱茅舍,披裘带索”式田园生活,其语义色彩已从单纯指代贫困,转化为对超然物外精神境界的褒扬。

网络扩展解释

“披裘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ī qiú dài suǒ,其核心含义是形容衣着粗陋,通常指穿着破旧的皮衣和用草绳系带,体现生活简朴或贫困的状态。

详细解析:

  1. 词义与结构

    • 披裘:穿着粗糙的皮衣;带索:用草绳等简陋材料系带。联合式结构,强调外在形象的朴素或贫寒。
  2.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记载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见孟尝君的故事。
    • 其他文献如《全三国文》《大唐新语》中,该词用于描述隐士或安贫乐道者,如荣启期、朱桃椎等人物,突出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3. 感情色彩

    • 多数权威资料(如汉典、诗词名句网)将其视为中性描述,仅指衣着简陋。
    • 部分来源(如)提到“比喻道德败坏”,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误读,需结合语境判断。
  4. 用法与示例

    • 作谓语或定语,如:“朱桃椎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大唐新语》)
    • 现代可用于形容生活简朴或经济拮据的状态,如:“他虽披裘带索,却自得其乐。”

注意: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新序》《全三国文》等原始出处,或通过汉典、查字典等工具查询扩展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之若命摆制嬖佞惭皇迟任冲昧传置蠢动含灵出神入定堕泯浮惰改拓公侯贡珍狗咬吕洞宾龟镜鬼目果膳古筝哄然夹击检谨接屋禨鬼荆褐锦幕九疑仙人卷地皮矿柱敛首立成凌锥流氓论口鑢错媚草密保魔氛千里迢迢陗陁勤效七言律曲念刃口入味三消僧佉伤别韶朗神眉鬼道施功师号贪悋贪染吐突文典乡背相逼乡语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