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带索的意思、披裘带索的详细解释
披裘带索的解释
形容衣着粗陋。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昔者 楚丘先生 ,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 孟尝君 ,欲趋不能进。”
词语分解
- 披裘的解释 . 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 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
- 带索的解释 以绳索为衣带。形容贫寒清苦。《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太山 ,见 荣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白居易 《北窗三
网络扩展解释
“披裘带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ī qiú dài suǒ,其核心含义是形容衣着粗陋,通常指穿着破旧的皮衣和用草绳系带,体现生活简朴或贫困的状态。
详细解析:
-
词义与结构
- 披裘:穿着粗糙的皮衣;带索:用草绳等简陋材料系带。联合式结构,强调外在形象的朴素或贫寒。
-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记载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见孟尝君的故事。
- 其他文献如《全三国文》《大唐新语》中,该词用于描述隐士或安贫乐道者,如荣启期、朱桃椎等人物,突出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
感情色彩
- 多数权威资料(如汉典、诗词名句网)将其视为中性描述,仅指衣着简陋。
- 部分来源(如)提到“比喻道德败坏”,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误读,需结合语境判断。
-
用法与示例
- 作谓语或定语,如:“朱桃椎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大唐新语》)
- 现代可用于形容生活简朴或经济拮据的状态,如:“他虽披裘带索,却自得其乐。”
注意: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新序》《全三国文》等原始出处,或通过汉典、查字典等工具查询扩展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披裘带索的意思
披裘带索,是一个成语,意指出门在外,形容人处境艰苦或风尘仆仆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披: 扌手 + 巾巾 (3画)
裘: 衣衣 + 匕匕 (12画)
带: 巾巾 + 市市 (9画)
索: 糸纟 + 幺幺 (10画)
来源
《披裘带索》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末年的《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他因为积极抵抗外族入侵,遭到了官方的排挤和迫害。马援的主要活动地在西域,因此他经常穿着皮裘,用索索绑着。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他的辛苦和艰难境遇。
繁体
披裘帶索 (Traditional Chinese)
古时候汉字写法
披: 抜
裘: 袪
带: 帶
索: 索
例句
他披裘带索地奔波于外地,为了谋生努力工作。
组词
披风、裘皮、带路、索取
近义词
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穷困潦倒
反义词
富贵荣华、高贵典雅、衣冠楚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