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乾槁的意思、乾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乾槁的解释

干枯。《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许多树都极茂盛,没有一株枯焦乾槁了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乾槁(gān gǎo)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乾”(gān)与“槁”(gǎo)两个同义语素构成,均表示干燥、枯竭的状态。其核心含义指物体因失去水分而完全干枯,引申可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衰败憔悴。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构成

  1. 乾(干)

    《说文解字》释为“上出也”,本义指阳气上升,后引申为“干燥”“缺水”。如《易经·乾卦》以“乾”象征天,隐含刚健与干燥的自然属性。

  2. 《说文解字》注:“木枯也”,专指草木因失水而枯死。《孟子·梁惠王上》有“苗则槁矣”的用例,描述禾苗干枯之态。

    两字叠加构成同义复词,强化“彻底干枯”的语义,常见于古典文献。

二、具体释义与用法

  1. 本义:物体干燥枯朽

    多用于描述草木、禾稼等因缺水或暴晒而枯焦。

    例:《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此处“槁”喻身体如枯木。

  2. 引申义:生命体衰萎

    形容人因疾病、衰老或精神消耗而消瘦憔悴。

    例:《黄帝内经·素问》载“大骨枯槁,大肉陷下”,指病重时形骸干枯。

  3. 抽象义:生机断绝

    喻指事物失去活力或发展停滞,如“文思乾槁”“经济乾槁”。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古代字书

    《康熙字典》引《玉篇》:“槁,枯也。” 并释“乾”为“燥也”,明确二字关联性。

  2. 经典用例

    《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以“槁”形容木材烘烤后的干缩变形。

  3. 现代辞书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乾槁”列为独立词条,释义为“枯干;干燥”。

四、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六“木部”。
  2.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卷三“梁惠王章句上”。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乾槁”词条。
  4.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2012年,“知北游”篇注。

“乾槁”以具象的物理干燥为核心,延伸至生命状态与抽象事物的衰败,是汉语中兼具形象性与哲理性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乾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干枯”,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例句

3.用法与延伸

4.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形槁心灰”)或拓展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薄褴杯盏闭货兵杖博塞不昌不问三七二十一册礼谄曲陈寿传警促灭单丝罗道骨对时读鞫儿妇凤华敢死士公揖灌顶滚绣球好是鸿庇魱鮥见胆剪荡简稽见驾洊雷击目矜僞饥駈叩门旧名眷然龙综念奴牛衣泪平光光覃研穷破气炎塞箔三部伎三騣升勺生物降解诗谶噬脐何及受审竦峭素挥枉物难消完纳韦裤污劣呷啜贤劳小败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