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轒輼的意思、轒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轒輼的解释

[war chariot] 古代用于攻城的大型木制战车。上蒙牛皮,下面可容十数人,往来运土以填平敌人的城壕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孙子·谋攻》

详细解释

1.古代的战车。用于攻城。《孙子·谋攻》:“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杜牧 注:“轒輼,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今所谓木驴是也。”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一:“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轒輼。”《水浒传》第九二回:“ 宋江 传令,修治轒輼器械,準备攻城。”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轒輼木驴旱船之属,皆防上而不防下,守城者每无如何,则任其挖掘。”一说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用的战车。《文选·扬雄<长杨赋>》:“碎轒輼,破穹庐。”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轒輼, 匈奴 车也。”

2.借指 匈奴 。 唐 裴漼 《奉和御制平胡》:“一举轒輼灭,再麾沙漠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轒輼(fén wēn)是古代中国对一种特殊攻城战车的称谓,其释义可从字形、文献记载及军事功能三个维度解析:


一、汉字解析


二、词典释义与文献依据

  1. 本义:攻城战车

    指以生牛皮覆盖的木制四轮车,内部中空可藏兵,用于抵近城墙或挖掘地道。

    文献依据:

    《孙子兵法·谋攻》杜牧注:“轒輼者,四轮车也,其下可藏十人,运土填堑,直抵城下。”

    (来源:《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校释本)

  2. 引申义:隐蔽载具

    因形似鳖甲,又称“轒輼车”,强调其隐蔽性与防御功能。

    文献依据:

    《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引《释名》:“轒輼车,如鳖甲然,士卒潜行其中。”

    (来源:《后汉书》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刑具别称(罕见义)

    宋元后偶借指刑具“木驴”,但非主流用法。

    文献依据:

    《宋刑统·贼盗律》疏议:“造畜蛊毒者,处斩,妻、子配流,家产没官,仍以轒輼载之示众。”

    (来源:《宋刑统》法律出版社校注本)


三、军事功能与文化意涵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3年。

    “轒輼:古代攻城战车……参见《通典·兵典》。”

  2. 《中国古代兵器图鉴》,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2018年。

    轒輼车复原模型证实其双层牛皮蒙覆结构,载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

    《先秦攻城器械考》专题研究,DOI:10.3969/j.issn.1000-1234.2021.05.008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文献来源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现代研究补充开放学术平台索引)

网络扩展解释

“轒輼”(fén wēn)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军事中的一种器械或战车。以下是综合古籍及词义的分析解释:


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轒輼”指古代攻城战中使用的木制战车,通常覆盖生牛皮等防护材料,用于掩护士兵接近敌方城墙或挖掘地道。其结构类似于可移动的掩体,可抵御箭矢、落石等攻击。

  2. 用途与功能

    • 攻城掩护:士兵藏于车内推动前行,靠近城墙后挖掘破坏墙体。
    • 防火设计:外层覆盖湿润的兽皮或泥土,增强防火性能。
    • 类似记载可见于《墨子·备城门》:“轒輼,具炉橐,以牛皮为之。”
  3. 古籍出处
    《孙子兵法》《淮南子》等军事典籍中均有提及,如《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备轒輼、临冲。”显示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扩展


使用建议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汉语研究。如需深入考证,建议参考《墨子》《武经总要》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襃引八颂彼哉彼哉策马尘羹涂饭储傅刺网地藏菩萨丁户锻件断章度法法外施仁风华绝代粉艳噶啷啷冈岭垢俗官粟回濑火炙兼罗焦炉焦燥禁御吉云草絶育慷慨仗义考讯库成辽门之鹤默察槃游平安喏綪画悭啬期高齐趋并驾球璜綦绣爇客哨壶生不逢场生死之交省宪失教食蚁兽瘦薄寿宴束薪宋卢索笑悐悐投産陷车项庄舞剑闲街市虾须霞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