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意思、春分的详细解释
春分的解释
[the Spring Equinox]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邢树本 《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 河北 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词语分解
- 春的解释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
- 分的解释 分 ē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俷 )。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
网络扩展解释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中分点,具有丰富的天文、气候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与时间
- 春分在每年公历3月19日至22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直射地球赤道。古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因昼夜均分且平分春季而得名。
-
天文意义
- 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约12小时。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标志着北半球春季正式到来。
-
气候特征
- 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及北部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进入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此时雷电活动开始频繁,民间有“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的物候描述。
-
文化与习俗
- 传统习俗:包括竖蛋、吃春菜、祭日、放风筝等。
- 国际意义:春分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新年,已有3000多年历史。
- 农事活动:江南地区进入早稻播种期,北方则开展春管和防倒春寒工作。
若需更完整的节气文化或气候数据,可参考来源网页的详细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春分,这个词的意思是春天的分界点,即阳历的某天,春天开始正式进入白天与黑夜时间相等的阶段。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部首:日(rì)和刀(dāo)
- 笔画:春(8画),分(4画)
来源:春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和《仪礼》两经中,意思是春天的分界。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视运动而形成的。
繁体:春分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春分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
例句:春分那天,大地开始恢复生机,万物开始发芽生长。
组词:春分节、春分时刻、春分假期、春分天气等。
近义词:春分节气的近义词有春始、中春等。
反义词:春分节气的反义词有秋分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