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wo sides]∶两个面
这张纸两面有字
(2) [both aspects]∶两个方面
两面受敌
(3) [double-faced]∶具有双重面貌
两面手法
(1).指古代神话中“两面人”的两个面孔,借指两面人。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 王頎 访两面之客,海民获长臂之衣。”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沃沮 肃慎 东北边兮,长臂两面乘赤船兮。”
(2).两个不同的或相对的方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丹阳城 ﹞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絶涧。”如:我军两面夹攻,敌人腹背受敌。
(3).两边;两侧。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
(4).反复无常。《旧唐书·仆固怀恩传》:“尔等与我儿约为兄弟,今又亲 云京 ,何两面乎?”《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方简 时入 契丹 境钞掠,多所杀获。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副其意,则举寨降於 契丹 ,请为乡道以入寇” 元 胡三省 注:“边境之上,姦民如此者,不特 孙方简 , 唐 人所谓‘两面’也。”
(5).事物对立的两方面。如:我们要看到问题的两面。
(6).正面和反面。如:这种衣料两面的颜色不一样。
《现代汉语词典》对"两面"的释义包含两个核心维度:
物理空间概念
指物体相对的正反两个表面或内外两个部分,如"这张纸两面都写满了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此释义可追溯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面"的"颜前也"定义,强调空间对立性。
抽象属性延伸
在哲学层面指事物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汉语大词典》引《朱子语类》"凡事必有两面"(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体现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现代语义扩展为:
在语法功能上,《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标注其为区别词,常构成"两面性""两面派"等复合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其与单音节词"面"的历时演变关系(商务印书馆,2005)。
“两面”是一个多义词,根据语境不同有以下几种主要含义,结合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指物体或空间的正反两面或左右两侧。例如:
指事物相对立或互补的两个维度,常用于分析问题。例如:
比喻人或现象表里不一、具有矛盾特征:
在成语或俗语中,“两面”常含贬义,如“两面人”形容虚伪;而中性用法则强调客观存在的多面性(如历史评价)。部分方言或文学作品中可能扩展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定义、语言应用案例及文化引申义。
百执罢亚北宿鄙诈波诡尝鼎一脔垂佑怵头电视摄影机隄遏飞龙赗赐芙蓉园浮窳个人利益贡品挂雷骨溜溜欢呼蝴蜨忽荒浑天火患见颜洁慤棘径笈囊旌扬绝调厥角开山祖师冷酷六清龙山落帽风逻兵骂大街匿行秾桃撇兰皮脂迫陿扑脸儿请春词情藻却足肉鼓吹上齐神空庶妃涚酌竦慕缩语渟洄讬承顽顽无家无室五子闲接选举消禳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