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评处;商酌。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平章”一词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文献用例,可具体解释如下:
评处商酌
指商议、处理事务。例如汉朝蔡邕在奏议中提及“平章赏罚”,即指商讨奖惩事宜。唐代文献中也有“平章国计”的表述,意为共同处理国家政务。
品评、评论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用“平章贵价车”描述对车马的品评,体现其引申为“评价、辨别”之意。
“平章”作为古代官名,职能和地位随朝代变化:
“平章”一词兼具动词与官职的双重含义,其核心语义围绕“商议处理”展开,并在历史中衍生出丰富的政治与文化内涵。如需更详细官职演变或文献用例,可参考《隋书》《贞观政要》等史料来源。
《平章》这个词是指官职中的一种称谓,它是古代官员名号的一种,是官员职位等级中的一个阶段。
《平章》这个词的部首是“立”(⺴),它的笔画数是12画。
《平章》一词来自于古代的官职名称。它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作为官员名称的一种。后来在历代王朝中,也都设有平章政事等职位。
《平章》的繁体字为「平章」。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平章》在古代的书写中,字形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意义与现代相同。
1. 他曾担任过平章之职,对朝廷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
2. 声名远播的贾平章以其睿智的策略,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
1. 平章洪武:明朝初期的一个官名,具体官职名称。
2. 平章省:历史上设于省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3. 平章郎:古代官职名称,为朝廷政务负责人之一。
平章的近义词可以是:宰相、政事。
平章的反义词可以是:普通百姓、庶民。
哎哈懊恨邦事蔽鄣餔糒彩绘拆白谜常所彻内彻外俦俪出污泥而不染青莲娇寸量铢称大干物议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啑啑发光漆泛声割包剪柳公司解散鳏寡孤茕瑰伟滚钩颢清河唇化国幻身脚店绩火鸡鸣戒旦客长良正龙飞九五密箐墓次男朋友蹑失凝固点判押盘云倛丑骑马寻马漆书秋砧曲本区霿羣龙无首搔头弄姿山樝神考诗材守约施博岁终素来天貌甜梅桅灯威风温谕像样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