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in]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广阔平坦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汉 王粲 《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唐 方干 《哭秘书姚少监》诗:“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溼铭旌。” 刘半农 《晓》诗:“太阳的光线,一丝丝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罩着层白蒙蒙的白雾。”
(2).指 战国 时 赵国 公子 平原君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蛾眉笑躄者,宾客去 平原 。” 唐 白居易 《长斋月满携酒与梦得对酌》诗:“若怕 平原 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菌。”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气概雄,论交四海芳名重, 魏齐 应有 平原 拥;就不然的时节,他做丧家之狗天涯哄。”
(3).指 晋 陆机 。 机 尝官 平原 内史。 晋 陆云 有《与兄平原书》。 明 薛薰 《答王允升省中对雨见忆之作》诗:“ 康乐 愁霖唱, 平原 苦雨诗。故人吟此曲,赠我慰相思。”
平原是地理学中描述地形特征的重要术语,指海拔较低(通常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或起伏和缓的广阔陆地区域。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定义为“起伏极小、海拔较低的广大平地”,这类地形主要由长期沉积或侵蚀作用形成,常见于河流中下游及沿海地区。
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平原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三类:构造平原(因地壳抬升或沉降形成)、侵蚀平原(如风蚀、水蚀作用塑造的平坦地貌)和堆积平原(如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例如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属于典型的堆积平原。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划分,平原按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平原(海拔0-200米)、高平原(海拔200-500米)和山麓平原(位于山脉与平原过渡带)。这类地形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人类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约70%的耕地分布于平原地带。
“平原”是地理学中的基础概念,指地表广阔平坦或略有起伏的陆地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地形特点
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如华北平原),但部分高原上的平原可能高于此(如青藏高原的某些区域)。地势开阔,高差通常小于50米,坡度平缓。
规模范围
面积可从数百平方公里到数百万平方公里不等,例如亚马孙平原(约5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由河流长期搬运泥沙堆积而成,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这类平原土壤肥沃,常见于大河中下游。
侵蚀平原
经风、水等外力侵蚀削平高地形成,如东欧平原。地表可能残留少量低矮丘陵。
冰碛平原
冰川消融后沉积物堆积形成,如欧洲北部平原的部分区域。
构造平原
因地壳沉降或抬升形成,如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农业核心区
平坦地形与肥沃土壤(如黑土、冲积土)适合大规模耕作,全球70%耕地分布在平原。
人口聚集带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促使城市发展,例如华北平原聚集超3亿人口。
生态多样性
可能包含湿地(如潘帕斯草原)、森林(如亚马孙雨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平原因过度开发面临生态问题,如北美大平原曾发生“黑风暴”事件。合理利用平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按鹘安税北酆惨恤柴池谄诱楚界触怒敌忾盯梢督亢丰棱浮阳恭虔勾索国蔽过境含情脉脉豪劲河上丈人宏父黄敕灰瓶活龙鲜健呼声糊嘴贱鄙简孚脚踩两只船葭墙津吏略行灵鬼邻伍溜鸟飂叔安流水桃花屡复卖空买空秘驾难捱佞笑牛脔钳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龙寺去住两难搔瓜善刀善书审参失民十七属兵疏观铁窨土浄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霞举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