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尸的意思、滥尸的详细解释
滥尸的解释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谬掌卫於中军,滥尸丞於御史。”原谓乖妄地担任了御史中丞之职。滥,滥竽充数;尸,尸位素餐。后因以“滥尸”谓占居其位而不尽其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贤者旌之以劝善,不贤者罚之以去恶,则列职虽云至众,取人安不尽贤,禄何由而滥尸,官诚难於充选。”
词语分解
- 滥的解释 滥 (濫) à 流水漫溢:泛滥。 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宁缺勿滥。滥伐。 浮泛不合实际:陈词滥调。滥竽充数(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亦表示自谦)。 笔画数:;
- 尸的解释 尸 ī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滥尸"一词在现代汉语权威词典中暂未收录为固定词条。从构词法分析,"滥"本义指水满溢出,《说文解字》释为"泛也"(来源:《汉语大字典》),后衍生出过度、无节制的含义;"尸"在甲骨文中象人屈膝之形,《尔雅·释诂》注"主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后多指尸体或神主牌位。
结合二字古义推测,"滥尸"可能指:
- 过度堆积的尸骸,常见于古代战争文献描述
- 借代祭祀仪式中僭越礼制的神主设置
- 文学作品中隐喻社会腐败现象
该词在《后汉书·南匈奴传》"斩获滥尸"的语境中,指战场上散乱的敌尸(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全译》)。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如考古报告描述乱葬坑时会使用"尸骨滥置"等表述。建议查阅专业历史文献或考古报告获取更详细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滥尸"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场中的失职行为相关,需结合历史典故理解:
1.词源与典故
- 该词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哀江南赋》,原文“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是作者自谦之辞,表达对自己担任御史中丞一职的惶恐。其中“滥”指滥竽充数,“尸”指尸位素餐,合称后成为形容失职官员的固定表达。
2.深层含义
- 特指官员占据职位却不履行职责的行为,包含两层批判:
- 能力不足:通过“滥竽充数”典故,暗指能力与职位不匹配
- 消极怠政:通过“尸位素餐”典故,强调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
3.历史演变
- 北宋欧阳修在《国学试策》中进一步使用该词,提出“禄何由而滥尸”,将其扩展为对官僚体系用人制度的反思,使其从个人自谦发展为制度性批判。
4.常见误读辨析
- 部分现代解释(如)误将其理解为“对待尸体不尊重”,这属于望文生义。从权威文献看,该词与尸体无直接关联,而是古代政治术语。
关联成语:
-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却混入行家
- 尸位素餐:形容空占职位不做事
- 二者共同构成“滥尸”的语义基础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叔不耦采掠澄莹陈物尘韵遄流雏鸽寸田尺宅错谔恩客恩庥分索高遯龟甲屏风耗惫禾颖后敍祸本僵死惊避金瓜静园近患畿县空苍愣头儿青耄耄冒撞苗姜冥暮木披闝宿千迭丘茔曲肖曲宥三不足畏丧帻生息审图士兵食盒施救十字库收管四封松珠所以然枱子桃杏腮淟涊提交吐口尾欠委箧五馆闲构谐辨鞋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