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县的意思、鄂县的详细解释
鄂县的解释
[E county] 现在湖北省鄂城县
词语分解
- 鄂的解释 鄂 è 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古同“谔”,正直的话。 古同“愕”,惊讶。 古同“萼”,花托。 边界:“纷被丽而亡鄂”。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县的解释 县 (縣) à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县 (縣) á 古同“悬”。 笔画数:; 部首: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鄂县是中国古代地名,现为湖北省鄂州市的核心区域。其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沿革
-
先秦时期
- 西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君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成为楚国政治中心之一。
- 战国时期称“鄂邑”,是楚国重要城邑,商队活动频繁(如“鄂君启金节”的记载)。
-
秦至三国时期
-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设鄂县,属南郡,辖域覆盖今鄂州及周边地区。
- 三国时期,孙权于公元221年迁都鄂县,改名“武昌”,寓意“以武而昌”,并在此称帝。
-
近代变迁
- 1914年更名为鄂城县,1983年撤销县制,设立省辖鄂州市。
二、地理位置
鄂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今鄂州市境内,历史上是连接长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显著。
三、名称变迁
- 古称:鄂国、鄂邑(先秦)→ 鄂县(秦)→ 武昌(三国)→ 寿昌(南宋)→ 鄂城(1914年)→ 鄂州(1983年)。
四、文化意义
- 楚文化发祥地:青铜器、漆器等工艺发达,屈原曾在此行吟(《九章·涉江》提及“鄂渚”)。
- 三国文化:孙权定都武昌,留下吴王城遗址等历史遗存。
- 湖北省简称来源:因清代省会武昌(今鄂州)曾为隋唐鄂州治所,“鄂”成为湖北省简称。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考证,可参考权威网页。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鄂县》这个词可以拆分为「鄂」和「县」。其中「鄂」字的部首是「鬲」,总笔画为22画。「鄂」字源于甲骨文,最初意指古代东方国家的首都。如今,「鄂」是湖北省的省简称,也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简称。而「县」字的部首是「山」,总笔画为8画。「县」字用于地名,指小行政区划地级单位。
「鄂县」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鄂縣」。
古时候「鄂县」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意义保持不变。例句:湖北省境内有多个鄂县,如鄂城县、鄂托克前旗等。
与「鄂县」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鄂州市」、「鄂尔多斯市」等。
近义词可能有「县城」、「乡镇」等词汇。
至于反义词,与「鄂县」相对的词汇或短语可能包括「省会城市」、「大都市」等。
别人正在浏览...
八风水白老板头瘢痏冰霰不伏烧埋不携惭腆常产吃死饭船帮床筵挫屈大汾颠日辅殷高阳根缘公室还生贺新郎鹤衣红事洪水横流黄祲歡游回火火栰火轮件头交路椒稰揭箧探囊净心鲸饮金吾刊镂铿润宽暇困薄老斫轮陵陂隆济魅乡民间故事挠挠排斡漆绿取効冗乱鋭虑上讳下讳镗孔网瘾慰诲芜秽吾徒五印香巢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