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鼓雷门的意思、布鼓雷门的详细解释
布鼓雷门的解释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词语分解
- 布鼓的解释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晋 葛洪 《抱朴子·金
- 雷门的解释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
专业解析
“布鼓雷门”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卷七十六·王尊传》。记载了西汉时期,东平王刘宇(汉元帝之弟)在封国内僭越礼制,行为骄奢。时任京兆尹的王尊不畏权贵,直言进谏,在奏章中批评刘宇的行为如同“持布鼓过雷门”,意指其行为徒有虚名、不自量力,试图以微末之物挑战庄严宏大之物。雷门是古代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城门,传说门上有大鼓,击之可声闻洛阳。布鼓即普通的布面鼓,声音微弱。
二、字面义与引申义
- 字面义: 拿着布做的鼓经过雷门。
- 引申义/比喻义: 比喻在高手或行家面前卖弄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在庄严盛大的场合做出不相称的、浅薄可笑的行为。核心含义是“不自量力,在强者或庄严场合前出丑”。 它强调了两者之间巨大的、悬殊的差距。
三、用法解析
- 贬义色彩: 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班门弄斧的人或行为。
- 语法功能: 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学术讨论、技艺比拼、重大场合中,某人或某行为因水平低劣或不合时宜而显得可笑或尴尬的情况。例如:“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如此粗浅的见解,无异于布鼓雷门。”
四、权威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解释为“比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为“布鼓:用布蒙的鼓,敲不响;雷门:古代会稽城门名,传说有大鼓,击之声响可传到洛阳。比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
- 《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王力等编): 指出其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五、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这是王尊谏言的原文)
- 现代用例: 在讨论深奥的哲学问题时,他抛出几个网络流行语试图解释,实在是布鼓雷门。(引自《人民日报》某评论文章,说明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
- 《汉书·王尊传》 (古籍原文):可查阅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或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 《汉语大词典》 (权威释义):汉语大词典 - 布鼓雷门 (请确认链接有效性)
- 《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工具书,各大图书馆或在线工具书平台可查。
- 《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 (王力等编):商务印书馆或相关出版社版本。
-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现代用例示例):需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或官方平台检索具体文章。
网络扩展解释
“布鼓雷门”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含义
- 本义:指拿着用布蒙的鼓(无声)在雷门(古代会稽城门,门前有大鼓,鼓声可传至洛阳)前敲打。
- 比喻义:在行家或高手面前卖弄本领,显得不自量力或自取其辱,带有贬义色彩。
出处与典故
- 文献记载:出自《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
- 背景故事:西汉王尊任东平王国相时,东平王刘宇行为放纵。王尊引用《诗经·相鼠》暗讽刘宇,并以“布鼓过雷门”的比喻,暗示对方在学识渊博者(如太傅)面前卖弄学问是徒劳的。
用法与示例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示例用法:
- “他在国际钢琴家面前弹奏入门曲目,简直是布鼓雷门。”
- 唐代李商隐曾用此典自谦:“抱布鼓以诣雷门,忽然声寝。”。
近义词
- 班门弄斧:在鲁班(木匠祖师)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逞能。
- 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
补充说明
- 字词解析:
- 布鼓:布制蒙鼓,敲击无声,象征能力不足。
- 雷门:会稽(今浙江绍兴)城门,传说其大鼓声震千里。
该成语通过对比“无声布鼓”与“声震如雷的雷门鼓”,生动讽刺了不自量力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中的贬义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骜忽表音法餐桌草庵澄心堂爞爞怱次怠缓诞静大庾岭蹀堶敦盘方碍犯害泛使冯生风行草偃构巢关东地方鬼见愁规行矩止憾怆鸿隙陂慧灯昏迈祸源家户锦帙饥虚客水僚隶栗木陵窘灵苗陵隧棂星门历日龙洞萌达民穷财尽密院前场潜底情娘寝室戚友三铉散振商云属寓亡去惟谷齆鼻无诸台衔愤相公竹宪规咸秩细蒙蒙心胆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