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谈容娘的意思、谈容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谈容娘的解释

(1).曲名。即《踏谣娘》《新唐书·郭山恽传》:“工部尚书 张锡 为《谈容娘舞》。”亦省作“ 谈娘 ”。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呼为《踏謡娘》,今谓之《谈娘》。”

(2).唱《踏谣娘》曲调的歌女。 唐 常非月 有《咏谈容娘》诗。亦省称“ 谈娘 ”。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局天扣地,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易安再嫁辨诬节略》:“诗云: 谈娘 善诉语何诬, 卓 女琴心事本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谈容娘,又称“踏谣娘”,是中国唐代歌舞戏中的重要剧目名称,指代一种兼具歌舞与戏剧表演形式的角色。该词源于唐代艺人扮演的悲情女性角色,后演变为对这类表演形式的统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历史记载

据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载:“踏谣娘,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

“谈容娘”为“踏谣娘”的音转,因方言差异或传抄演变所致。唐代常非月《咏谈容娘》诗云:“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印证其作为舞台表演的流行。


二、表演形式与角色特征

  1. 剧情内容

    以悲喜剧形式演绎妻子遭丈夫欺凌的故事,包含歌唱、对白、殴斗等情节,具有早期戏曲雏形。

  2. 角色扮相

    男性演员着女性服饰(“丈夫著妇人衣”),以夸张步态与悲诉歌声塑造受压迫女性形象。

  3. 音乐特点

    每段唱词尾声由众人齐声帮腔“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增强戏剧感染力。


三、文化意义与演变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崔令钦《教坊记》(古典戏曲史料),收录于《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2. 任半塘《唐戏弄》(上海古籍出版社),对唐代戏剧体系考据详实。
  3.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踏谣娘”词条释其表演形式。

(注:因古籍原书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查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谈容娘”是古代文学与戏曲中的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曲名
    指唐代歌舞戏《踏谣娘》的别称。该曲目源于北齐时期,以悲情故事为内容,表演时演员边歌边舞,因发音讹变被称作“谈容娘”(参考、)。

  2. 歌女代称
    唐代将演唱《踏谣娘》曲调的女性艺人称为“谈容娘”,后简化为“谈娘”(如提到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中“谈娘”的引用)。


二、起源与演变


三、文学与艺术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表演形式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教坊记》《新唐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暴忍边际人冰兢昌庭成例赤绶尺子道殣相望登界游方佃科冻橘都市概赅乖次顾逮归第古器厚墩墩怀抱儿花生仁晦灭惠敏汇齐奸猾脚步羁跼金断进孰槛舍滥伐麟跱録公陆径木征披裘带索谱像千帆龟兹伎痊减阙一不可遶指驲递闪肭生理时绌举赢施绯拖緑寿皇夙日太社特禀龆龄诿解痿人不忘起文疏五行生胜武庙仙菜小蓬莱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