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绶的意思、赤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绶的解释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赤綬紫驳,星含露分。”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五马贵专城,花兼赤綬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绶是古代中国官员佩戴的一种红色丝质绶带,属于等级制度中的重要标识。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赤绶”特指以朱红色丝线编织的印纽绶带,其形制、长度与色彩均对应特定的官阶。汉代官制中,赤绶为公侯、将军等高级官员专属,《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诸侯王赤绶”,与“绿绶”“紫绶”形成等级区隔。其材质多采用“四采”(青、红、白、黄四色丝线)织造,长度约“二丈九尺九寸”,悬挂于腰侧以示身份。唐代以后,赤绶逐渐被其他服饰符号取代,但仍作为礼仪传统被部分文献援引,如《新唐书·车服志》提及“赤绶配金印”的礼制遗风。

网络扩展解释

“赤绶”是古代官员服饰中的重要配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赤绶指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用于悬挂官印,是身份与官职的象征。其中,“赤”为红色,“绶”即丝带,二者结合体现等级制度中的色彩标识。

二、历史背景

  1. 等级标识:据《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汉代诸侯王佩赤绶,其他官员则按不同颜色区分品级(如紫绶、青绶等)。
  2. 礼仪功能:赤绶不仅是实用配饰,更在朝仪、祭祀等场合彰显威仪,如南朝江淹《横吹赋》描述“赤綬紫驳,星含露分”,突出其华丽庄重感。

三、颜色象征

四、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服体系或具体文献出处,可查阅《后汉书·舆服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关长都常客吵嘴车輗持备传服丹辉盗铃端子芳苾风尘物表奉奠复回干当人庚穴乖次关托规贤矩圣寒假黄戚晦暗蛱蝶泉斠士解雨悸栗金痍疾笑疾怨絶目居己朗格老脑筋良食露撒缅思逆暴旁睐配套便旋破缺趫材啓祷轻土榷巧锐角瑞物塞井焚舍散发衰嗛霜烟述脩腾虎亭童外私网车遐疆狎慢消御谢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