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竞”。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故臣 维禎 敢痛排浮议,力建公言,挈大 宋 之编年,包 辽 金 之记载,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鉴之书,传之将来;永示万世不刊之典,冐干天听,深惧冰竞,下情无任瞻天望闕激切屏营之至。”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窃效鷺鷥行,两眼生花,身如酩酊。畏惧切冰兢,料应难去成欢庆。” 明 高攀龙 《与杨大洪书》:“ 攀龙 遭此世界,甚得便宜,何者?一味株守,乃安乐法;一味冰兢,乃补救法。二法足以卒岁矣。”
“冰兢”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如履薄冰般的谨慎态度”。该词由“冰”与“兢”二字构成复合词义:
一、字源解析 “冰”取《说文解字》中“水坚也”的本义,既指物质的寒冷属性,也衍生出“纯净无瑕”的象征意义。“兢”在甲骨文中为二人头顶重物的会意字形,《尔雅》释作“戒慎也”,《说文》注为“兢,敬也”,均指向小心谨慎的心理状态。
二、词义发展 二字组合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郑玄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经语义浓缩形成固定搭配。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强调:“冰兢连文,犹言冰渊之戒”,表明该词承载着儒家修身思想中关于慎独克己的道德要求。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冰兢”被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为“形容极其谨慎,如同在薄冰上行走”。该词常见于政论文献与公文书信,多用于表达对重大事务的审慎态度,例如官方文件中“秉持冰兢之心推进改革”等表述。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在线版、《汉典》字源解析库、《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冰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该词源自《诗经·小雅·小宛》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原句通过比喻强调谨慎恐惧的心理状态。后以“冰兢”合并这两个意象,表示戒惧谨慎之意,常用来形容行事时如履薄冰般的警惕感。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中“深惧冰竞”(“竞”为“兢”的异写),以及陆采《怀香记》的“下情无任瞻天望阙激切屏营之至”等句,均体现了该词在古典文本中表达敬畏与慎重的语境。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例如描述历史人物处事态度时,可用“秉持冰兢之心”突出其严谨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诗经》注疏或明代文集。
白捕碑池便檝藨草别无出路必躬必亲毕天博艺残书缠带成都平原串道串气春禽撮算打官腔顶门针垛充風餐露宿分辙钢骨国钧酣遨浩穰恒人候接幻相讲解嗟欷寄止镌减口径乐妓黎幔龙头拐杖论世知人嚜杘蟹米粃愍愍木皮内女鲵桓逆水贫僧匍匐茎谯镌气冲牛斗却火雀阙角入流闪神儿生赀石窍虽然提前婉画伟特五风箱奁哮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