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颤颤簸簸 ”。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双辫子姑娘颤颤波波地把水桶放在路边枯黄的草上。” 周立波 《卜春秀》四:“小脚姑娘颤颤簸簸赶过来,附在他耳边,低声叮嘱道。”
“颤颤波波”是一个汉语叠词,具体解释如下: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 chàn chàn bō bō,属于AABB式结构,常作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基本释义
形容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也可引申为物体或动作不平稳的状态。例如:“双辫子姑娘颤颤波波地把水桶放在路边枯黄的草上。”(周立波《山乡巨变》)。
变体形式
该词存在异形词“颤颤簸簸”,二者含义相同。例如:“小脚姑娘颤颤簸簸赶过来,附在他耳边低声叮嘱。”(周立波《卜春秀》)。
文学出处
多见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尤其在周立波的乡土题材小说中高频出现,生动刻画人物动作或场景细节。
结构特点
通过叠字增强描述性,与“颤巍巍”“晃晃悠悠”等词类似,但更具口语化和方言色彩。
颤颤波波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不稳定、动摇或摇摆的状态。这个词组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稳定或思想摇摆的情况。
颤字的部首是页,笔画数为12;波字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8。
颤颤波波这个词组并无明确的官方来源,但根据词义和常用情境来看,它可能是由“颤”和“波”两个词汇合成而来的。
颤颤波波的繁体字为顫顫波波。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颤颤波波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差异。
他的态度一直颤颤波波,不知道他到底是否支持这个提议。
颤颤波波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如颤颤巍巍、波波糊糊等。
不稳定、摇摆、踌躇、犹豫
稳定、坚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