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史的意思、铜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史的解释

(1).指 汉 张衡 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

(2).借指漏刻铜壶。 唐 李峤 《十二月奉教作》诗:“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静闻铜史漏,暗识桂宫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史是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代以铜制漏壶为核心的时间测量系统及相关的职官制度。该词源自《文选·陆倕〈新漏刻铭〉》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的记载,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器物层面 铜史主要指铜制漏壶(又称"刻漏"),这是汉代官方采用的精密计时仪器。《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改良的"二级补偿式浮箭漏"采用青铜铸造,通过水位恒定原理实现分刻计时。此类铜漏由挈壶氏掌管,构成古代天文计时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职官制度 《周礼·夏官》载"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汉代发展为"铜史"这一特殊官职。铜史负责掌管皇家漏刻,每日向宫廷报时,并在重大典礼中执掌时间仪轨。唐代设立的"刻漏博士"即承此制,形成延续千年的时间管理制度。

三、文化象征 铜史器具承载着"天时"与"王权"的双重象征意义。北京故宫交泰殿陈列的清代铜壶滴漏,其三级漏壶高达5米,既体现精密铸造技术,更彰显"授时颁历"的皇权特质。《汉书·律历志》将漏刻制度与历法、音律并列为"王者三大政",印证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铜史”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指古代计时器具的部件 这一含义源于汉代张衡设计的漏刻仪,其核心部件是铜制仙人像,用于指示时间刻度。例如:

二、引申为历史篡改的象征(较少见) 部分现代释义认为该词隐喻历史被后人篡改,源自古代铜牌刻录历史的方式。但这种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主要出现在网络词典中,需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铜在古代器具中的应用广泛,除计时器外,还包括铜印、铜兵(兵器)、铜狄(铜人像)等,但“铜史”特指与计时相关的铜制部件。建议在学术引用时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并参考《文选》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赛罗半壁河山宝钿边士参透产褥茶神雏稚翠箓打捞道山学海道誉跌交锻锡阸狭梵语高奋高风国机过激论讲磨涧井焦懆嗟赞饥乏谨警军工扣火旷浪赖横廪秩理任礼飨笼头论口鹿台灭景敏速魔魍目疾飘逝疲隶欠身前瞻后顾起售秋英曲房审度失误使心作幸熟红水际説本跆拳道同尘合污痛心入骨乌柏无廖缬晕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