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细柳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指柳树垂下的纤细枝条,多形容初春嫩柳的柔美形态。
来源: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1993年)第9卷第14页:
“细柳,柳枝之纤细者。”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02页:
“细柳,纤细的柳枝,多用于比喻柔美的姿态。”
特指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今陕西咸阳西南),以军纪严明著称。
典故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
“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后以“细柳营”代指治军严谨。
来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23页:
“细柳,地名,亦借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权威参考依据:
“细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初生的嫩柳条
指春天刚长出的纤细柳条,常出现在诗词中。例如杜甫《哀江头》写道:“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种用法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象征柔美与生机。
日落之处(古义)
汉代王充在《论衡·说日》中提到“暮入细柳”,将“细柳”视为日落方位的代称,与东方“扶桑”相对应。
历史地名
“细柳营”的简称
代指军纪严明的军营,源自周亚夫驻军细柳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的典故。
观名
指汉代长安西南的细柳观,属皇家园林建筑,后成为地标。
该词既有自然意象(嫩柳、日落),也有历史地理指向(军营、观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前两种用法,历史文献则侧重后三种。
爱缘帮带八译差额选举摚突赤泼泼稠稠筹赈赐蟒大落落耽尚打住低沉迪戟杜甫溪父世县傀垒过夏含韫好运黑籍泓坳豁免挢发积决瘠漓禁台稽求窭人子凯唱开塞粮户离容末力囊载宁哥潘灡痞疾钤记缲丝旗布怯缩七举时节清耿耿七品茶求解儒家经书三月洒扫应对声如洪钟身显名扬饰法实益淑艾朔吹说满挑撮挺立外国货涎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