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细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初生的嫩柳条
指春天刚长出的纤细柳条,常出现在诗词中。例如杜甫《哀江头》写道:“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种用法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象征柔美与生机。
日落之处(古义)
汉代王充在《论衡·说日》中提到“暮入细柳”,将“细柳”视为日落方位的代称,与东方“扶桑”相对应。
历史地名
“细柳营”的简称
代指军纪严明的军营,源自周亚夫驻军细柳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的典故。
观名
指汉代长安西南的细柳观,属皇家园林建筑,后成为地标。
该词既有自然意象(嫩柳、日落),也有历史地理指向(军营、观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前两种用法,历史文献则侧重后三种。
细柳,这个词可以指代细长的柳树枝条,并常用于形容柳树的特征。也可以比喻人的性情或外貌细长婉约的特点。
"细柳"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纟(纤维)和木(木头),其中 "纟" 是左边的部首。
"细柳"一共有11个笔画:纟(3画)、乚(1画)、木(4画)、丨(1画)、丶(1画)、一(1画)。
"细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在《楚辞·九辩》中,有这样一句诗: "悠悠子之故,幼舞於广野。细柳之风,隐隐贞子之乳"。这里的"细柳"形象地描绘了婉约的景象。
在繁体字中, "细柳"写作 "細柳"。
在古代,"细柳"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 "纟" 部分写做 "糸" 。
1. 走在小径上,细柳低垂,像长发婉约的少女。
2. 春风吹来,细柳摇曳生姿,美丽动人。
1. 细雨:细小的雨滴。
2. 细腻:细致而婉转。
3. 细微:非常细小或微弱。
1. 细长:纤细而延伸。
2. 细柔:细腻而柔软。
3. 细致:仔细而精巧。
1. 粗糙:形状不平滑而粗糙。
2. 粗短:短而不细的。
3. 粗犷:粗野而豪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