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农历七月。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孟秋,亦曰初秋、首秋。” 南朝 梁 王僧孺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首秋”是汉语中对农历七月的别称,属于古代历法中季节划分的雅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首秋指农历七月,即秋季的第一个月。此时正值孟秋时节,暑热渐退,初显秋意。
历史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献,如梁元帝《纂要》记载:“七月孟秋,亦曰初秋、首秋。”同时期诗人王僧孺在《秋日愁居答孔主簿》中写道:“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描绘了七月的天气特点。
相关别称与用法
农历七月在不同典籍中还有“孟秋”“初秋”“肇秋”等名称,多用于诗词或典籍中体现季节更替的雅致表达。例如的例句“捧杯聚首秋月中”,即借“首秋”营造秋日意境。
现代应用
如今“首秋”一词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文化场景,如传统节气解说、古风创作等。
提示:若需更多诗词用例或古代月份别称的完整列表,可参考《纂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古籍。
《首秋》是一个词语,它在汉语中代表了“初秋”的意思。当秋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首秋”。这个词常用来描述刚过了暑热的夏天,进入了凉爽宜人的秋季。
《首秋》这个词的部首是“首”(shǒu),它属于部首“首页”(shǒu yè);它的笔画数是6画。
《首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古代文人笔下的描述中,秋季常常被形容为一年中美好而独特的季节,特别是初秋时分,秋天的气息初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怡然的感觉,因此,人们在称呼这个时期时使用了“首秋”这个词。
《首秋》的繁体字为「首秋」,字形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首秋》这个词,具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首秋”的意思。
1. 到了首秋,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2. 九月初的首秋,大地一片金黄。
初秋、秋天、秋风、秋天、秋日、秋意浓、秋色宜人、秋高气爽。
立秋、入秋、秋季初。
盛夏、盛夏时节、夏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