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公的意思、太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公的解释

(1) [great-grandfather] 〈方〉∶曾祖父

(2) [grandfather]∶祖父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father]∶父亲,也用来尊称别人的父亲

(4) [greatly esteemed elder]∶对老者尊称

详细解释

(1).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后汉书·袁谭传》:“然孤与太公,志同愿等。” 李贤 注:“言太公者尊之,谓 绍 也。”《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父亲 匡太公 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

(2).称祖父。 清 以来亦称曾祖为太公。《后汉书·李燮传》:“ 李氏 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李贤 注:“太公谓祖父 郃 也。”

(3).对老者的尊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太公》:“今人既呼祖曰公,则呼曾祖为太公。”

(4).即 太公望 吕尚 。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来的却是 张太公 呵!”《水浒传》第三七回:“你且在这里少待,等我入去报知庄主太公。”

(5).复姓。 春秋 有 太公任 。见《庄子·山木》《国语·鲁语上》:“夫 齐 弃 太公 之法而观民於社。” 韦昭 注:“ 太公 , 齐 始祖 太公望 也。”《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太公 体行仁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金鰲上钩,金鰲上钩,好似 太公 一钓,享国千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太公"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与历史积淀。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亲属称谓体系中的特殊指代

作为传统宗法制度的产物,"太公"原指曾祖父,这种用法在《尔雅·释亲》中已有记载。随着语言演变,部分方言区(如吴语、粤语)将其延伸为对祖父的尊称,这种语言现象反映了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地域性差异。

二、社会交际中的敬语功能

在人际交往层面,"太公"被用作对老年男性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老先生"。这种用法可追溯至《史记·齐太公世家》,其中记载姜尚因年高德劭被周文王尊为"太公望",后逐渐演变为对长者的通用尊称。

三、历史人物的专有代称

特指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字子牙),这一专称源于其受封"齐太公"的历史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详载其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功绩,后世文学作品如《封神演义》更将其神化为道教护法神,形成"姜太公"的文化符号。

该词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语义扩展与收缩:先秦时期侧重亲属称谓功能,汉唐以后逐渐强化社会尊称属性,至宋元话本小说流行时期,因通俗文学传播需要,"太公"的尊老含义与历史人物指代功能得到进一步固化。

网络扩展解释

“太公”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亲属称谓

  1. 曾祖父(方言用法):部分地区用“太公”指代曾祖父。
  2. 祖父:古代文献中常以“太公”称呼祖父,如《后汉书》记载“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
  3. 父亲:可指自己的父亲或尊称他人之父,如《史记·高祖本纪》提到刘邦“五日一朝太公”。

二、尊称与泛称

  1. 对老者的尊称:用于敬称年长男性,如清代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候太公太母起居”。
  2. 历史人物特指:专指姜太公吕尚(姜子牙),西周开国功臣,《孟子》等文献中称其为“太公望”。

三、其他含义


该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方言中多指曾祖父,历史文献中常指祖父或姜太公,尊称用法则广泛适用于长辈或老者。更多细节可参考《史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杯羹之让搏虎不知端倪采辑长津陈谷子烂芝麻驰惶黜黑楚逐臣打破常规德礼丁公藤东窗消息二都焚枯食淡富发干霍乱高级职员红灯红门宏硕红虾黄纁逭役辉烂江帆见时知几釂客界址荆国旧货计行言听箟簬两世为人联华厘革临制陆钞轻世敺攘融融泄泄色盲绳套神魂飘荡水磨束苇他己忒煞天子投钩投酒亡秦三户魏王池威诈狎近鲜飇现世报息喘袭凡蹈故厀盖